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黔东南州排查出“荒田”3689亩,已完成复耕复种3402亩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2-05-10 12:49:12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黔东南宣传  

  春风和煦,农事渐起。入春以来,黔东南州各县(市)的田间地头,伴随着挖掘机的阵阵轰鸣声,一片片撂荒地相继规整翻新,经过人力与机械的重新耕作,许多荒废已久、长满杂草的土地被摊平、犁翻;放眼望去,满目皆新,浓浓绿意中孕育着无限新希望。

黎平县罗里乡耕地撂荒整治显成效

  “这里以前土地资源肥沃,一到金秋,漫山遍野都是稻香,可荒了过后,草木丛生。”在黎平县罗里乡上龙村,看到撂荒地被翻新变成“良田”,罗里乡兰明牧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志礼欣慰地说。

  “我们与兰明种植合作社合作,我们种植,饲草由他们收购。”据上龙村党支部书记杨茂进介绍,今年,上龙村统一管护撂荒地,引导群众种植饲草、玉米、旱禾、大豆等作物70余亩,助力群众增收创收的同时,还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整治的撂荒耕地重焕新生

  为盘活耕地资源、推进撂荒地复垦。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坚持党建引领,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契机,以整治撂荒耕地为切入点,把恢复撂荒耕地生产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精心部署、主动作为,扎实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把撂荒地变为“良田”,唤醒了“沉睡”的土地。

  据了解,黔东南州坚持“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原则,将具备条件的撂荒耕地尽可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高标准改造一批农田;并按照“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原则,通过项目扶持、财政奖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群众对基础设施滞后、交通条件受限、自然环境欠佳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全面提升撂荒耕地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粮食高产示范田

  同时,按照“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村集体+农户”模式,将撂荒耕地集中流转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代耕代种,针对农村失能家庭无人种地、因病因残无力种地的问题,结合群众的意愿,委托村级集体、村民小组和其他农户代管经营,确保撂荒耕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有效解决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农户“无人种地”和“谁来种地”等问题。

  黔东南州农村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全州春耕工作已全面铺展,农时紧任务重,黔东南州农业技术部门将积极作为,扎实开展撂荒地复耕种粮生产,加强良种良法良机推广,助春耕促生产,稳面积增产量。

  截至目前,全州已排查出撂荒耕地面积共计3689.75亩,其中水田2403.97亩,旱地1285.78亩,并已完成复耕复种3402.8亩,复耕复种率达92.2%。

责任编辑:吴如贵【收藏】
上一篇:黔东南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吴兴元被查
下一篇:黔东南州驻贵阳办事处:争当“三员”,引得“凤凰”来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