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防控压力持续加大,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委省政府及省卫健委要求,坚决筑牢疫情坚固防线,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全面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自今年7月中旬以来,在医院党委的再安排、再部署下,召开了六次疫情防控部署会议,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迅速成立了医疗、护理、救治专家、院感、检验及影像工作组、快速反应专班、核酸检测、疫情防控安全保障等15个工作小组,都由各学科专家任小组组长。院党委要求,要坚持疫情防控领导体制不变,战时机制不变、指挥系统不变,确保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执行有力。院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深入发热门诊、核酸检测防控第一线,预检分诊和各个病区,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强化预检分诊细节管理
坚决守好疫情防控“第一关”
“您好,请出示一下健康码、行程码”,“您好,请这边测量体温……”,预检分诊作为医院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肩负重任,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加派医护人员和精干力量严防死守每一道关口,实行24小时值班制,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测量体温、指导患者保持一米间距、对发热及健康码异常的人员,由预检护士从专用通道引领到发热门诊就诊排查,严格控制不能进入诊疗区域。在气温37度的高温下,预检分诊人员默默地坚守岗位,汗流浃背,衣服湿漉漉地穿一整天,大家一丝不苟,坚决守好疫情防控“第一关”。


实行发热门诊闭环管理 充分发挥“哨点”作用
近日来,由于核酸采集量剧增,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已经增派发热门诊核酸采集人员,进行24小时采集,因为工作需要,有的医务人员带病坚持上岗,全力以赴防控疫情,守护群众健康。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已严格按照发热门诊建设标准改扩建完成并全部投入使用,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实行发热患者闭环管理,严格遵照发热门诊工作流程、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加强病例排除,所有诊疗行为在一个区域内完成,坚决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做好高峰期发热门诊留观病房的防护、消毒用品的储备确保需求。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及时规范了儿科发热门诊,将留观床位调整到50张,同时配备了独立的检验采血处、儿童专用DR,单独设立挂号、自主缴费,让儿科发热门诊实现闭环管理。
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时刻保持城市核酸检测战备状态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能力,从 8月 1日开始,日核酸检测量增至平时的4倍,医院加派医护人员进行24小时标本采集,严格按照“应检尽检”要求,对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全部进行核酸检测,针对非重点人群确保“愿检尽检”,定期对城市核酸基地进行设备调试及核酸检测预演,对于重点病例标本随采随送,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测,保证在4-6小时内出具检验结果,确保城市核酸基地随时处于战备状态。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科学开展正常诊疗工作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成立了院感督查小组,对全院院感工作进行每日巡查,并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开展了多次院感防控和新冠肺炎知识的全员培训,严格要求培训不过关者不能上岗。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培训,全员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防治院内交叉感染。并加强对全院环境的消毒,对全院所有区域更加严格督查,包括消毒液的配置、含量,消杀人员的增派等每一个细节。儿童医院作为黔东南州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定期对儿童医院救治工作进行流程排查及救治预演工作,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确保能随时及时地全面投入使用。
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确保一线医务人员安全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为接种门诊配备了专业接种队伍,医师4名、护士20名,所有人员经过州、市卫健部门培训,并持证上岗,门诊所有医护人员取消周末和节假日休息,认真做好接种宣传及正确引导,在配合全民接种新冠疫苗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要求全院职工“应接尽接、应接必接”。
、

加强门禁管理 保障物资充足
去年新冠肺炎暴发后,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就已全部取消病区探视制度,避免外来人员增加感染的风险,目前,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加大了对科室门禁的有效管控,尽量避免住院病人和陪护人员外出以及扎堆聊天,按规定将免费对患者的一名陪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自疫情以来,我院专门成立了战备物资库,库房物资专人专项管理,定期动态更新物资,确保有30天的物资储备并保质、保量,并积极统筹疫情救援物资及设备,充分保障在应急情况下调配。(杨晓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