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湾水镇:主题教育守住“青山绿水”,绘就“林下五产”富民画卷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10-30 15:15:29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湾水镇林地面积宽广,江河水资源丰富,但林业产业发展一直未形成规模和效益。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湾水镇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和问题检视整改落实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使命、守住青山绿水”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根植了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战略思维。通过贯彻落实凯里市委市政府“百千万”工程,利用湾水镇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发展“林下鸡、林下菜、林下药、林下菌、林下工艺品”的五大林下产业新路子,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巩固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林下土鸡飞出“山窝窝”。建成里仁、长坡、米薅、岩寨林下鸡养殖点9个,年出栏共计10000羽。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万元,已启动“金水湾”林下鸡养殖项目建设,年存栏5000羽,产值36万元。计划投入400万元建成翁当村大坪林下鸡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占林地1200亩,新建钢架结构圈舍200个,建成后规模将达到存栏4万羽,年出栏林下鸡8万羽。目前,第一期建设已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20万元,建成鸡舍100个,年出栏林下鸡4万羽,年产值达288万元。

  二是林下蔬菜装进“菜篮子”。湾水镇先后投入320万元,在笔书、长坡、格种、甘田建设以香葱为主的蔬菜种植基地。以“凯里香葱”国家地理标志为依托,建成420亩香葱核心种植区,辐射发展了8000余亩生态蔬菜产业,带动823户4251人从事香葱等蔬菜种植,户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湾水镇引进贵州农邦优品电商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搭建销售平台,打通了湾水蔬菜外销渠道,解决了产销对接不通畅的问题。

  三是林下中药成为“金药方”。按照“荒山变金山”的思路,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敢于向荒坡荒山要效益,向荒坡荒山要发展。因地制宜用好全镇1.4万亩的荒坡荒山,积极推广荒坡荒山中药材种植,已成功在里仁村种植白芨、桔梗1000余亩,鱼良村种植三岛柴胡100亩,翁当村芍药种植2000亩。并计划在米薅村种植生甘、柴胡、威灵仙共500亩,现已完成种植70亩。如今,湾水镇中药材种植覆盖农户1328户4814人,其中贫困户301户1054人,户均增收达2000元。

  四是林下菌长成“摇钱树”。湾水镇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年无霜期达315天以上,先天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条件。通过利用杭州对口帮扶项目资金在江口村双元组新建了香菇种植大棚2880平方米,该项目将于11月上旬完工。项目投产后,年产香菇6万斤,产值达27万元,能覆盖农户567户20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8户746人)。同时,计划在王司公村原江禾监区上修建食用菌大棚5000平方米,该项目预计投入800万元,现正在进行市场谈判,待招商完成后实施。项目建成后,将覆盖贫困户135户,并示范带动周边500余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

  五是林下工艺品编织“幸福梦”。湾水镇村民历来就有编织竹工艺品的传统,且天然竹林资源分布广泛。依托省级非遗“马尾斗笠”品牌,湾水镇合理开发利用竹资源,结合民族文化做好“竹文章”。成立了马尾斗笠编织专业合作社,带动格种村、里仁村、湾水村100余户从事马尾斗笠编织,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整合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在岩寨村新建800平方米鸟笼加工厂,扶持壮大岩寨残疾人鸟笼编织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员工16人,其中残疾人8人、贫困户9户,人均月收入达1500元以上。湾水镇竹制品产业不仅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也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陈远达)

责任编辑:肖默子【收藏】
上一篇:凯里市大十字街道开展出租房屋暨流动人口管理集中清查行动
下一篇:驾驶车辆凯里街头撞人后逃逸 交警层层追缉抓获川籍男子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