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调查:88.1%受访青年坦言与父母就业观有差异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3-20 10:41: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兴职业的出现,年轻人的就业观正在发生变化。有些人在找工作时更追求挑战性,不喜欢稳定与传统的职业,与父母一辈就业观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1%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的就业观念与父母存在差异,42.0%的受访青年因此不愿与父母过多地交流工作情况。在找工作问题上和父母出现分歧时,59.5%的受访青年认为两代人应多沟通,了解彼此的看法,57.9%的受访青年建议年轻人多做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50.9%受访青年找工作最看重与专业和兴趣的匹配程度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廖辉(化名)上学时曾利用自己的专长,做手绘和摄影类兼职。他曾想做一名自由职业者,但家里人更希望他能找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

  老家在辽宁鞍山的王芳是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的一名员工,去年毕业找工作时,她和父母产生了分歧。“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在国企工作,一个在法院工作。家人希望我也回老家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但我更想去大城市,到互联网公司工作。”王芳说,她本科时就在互联网公司实习,做过商务拓展、文案策划和公关等工作,感觉互联网公司更适合自己。

  调查中,88.1%受访青年坦言自己与父母就业观存在差异,21.9%的受访青年表示差异大,66.2%的受访青年表示有一些差异。具体来说,受访青年找工作最看重与专业和兴趣的匹配程度(50.9%),接下来依次是行业前景(46.1%)、所在城市的发展水平(45.3%)、薪酬福利(44.2%)、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34.2%)等。而他们发现父母大都首先看重工作的稳定性(48.6%),接下来依次是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47.6%)、薪酬福利(44.5%)、行业前景(33.8%)、户口和编制(31.2%)等。

  来自福建漳州的杨铭(化名)毕业时想在北京工作,但父母更想让她在离家近一些的城市工作。“原本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就不是很清晰,父母一干预,我就更迷茫了。”杨铭说。

  “我找工作那段时间,每次通电话,父母就会问我有没有报考银行、公务员等,我很不愿意跟他们说自己的求职进展。”王芳说,后来为了让父母安心,她在等互联网公司工作转正时,报考了一家银行。

  调查显示,和父母就业观念出现差异时,42.0%的受访青年不愿与父母过多地交流工作情况,40.5%的受访青年因此在找工作时感到焦虑和迷茫,30.9%的受访青年因此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信心,25.9%的受访青年会重新理性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19.4%的受访青年完全按照父母的意见择业。

  “随着新业态的发展,许多之前没有的行业产生了,一些原有的职业被淘汰了。年轻人与父母一代的就业结构、面临的职业选择都会有所不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蒋建荣表示,父母希望年轻人追求稳定,是因为他们曾经大都只能靠职业生存,顾不上考虑职业和自己兴趣、生活方式的关系。而现在年轻人有国家和父母给他们创造的更好的经济条件,更敢想敢干。“比如大学生找工作,以前用‘分配’这个说法,现在叫‘就业’,‘派遣证’也变成了‘报到证’”。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上周IPO终止审查企业再增8家 今年总数已达63家
下一篇:全国楼市整体降温 一线房价连续7个月滞涨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