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黔东南:“死胡同”通致富路 引来产业助脱贫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4-02 10:54:43  来源:中国交通在线  


  “要致富,先修路”,黔东南州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组组通”建设正在热火朝天进行中。3月27日,笔者奔赴在凯里市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现场,见证修通水泥路给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发展变化。

  第一站,我们来到位于炉山镇的紫荆村水沟至洛邦通组路上,这条正在进行边沟施工的“组组通”公路正是2017年开工典礼举办地的那条泥巴路,时隔半年已经变成4.5米宽的水泥路。在现场,紫荆村村支书许金武谈到:“紫荆村共407户1742人,之前贫困户有55户,自从修建这条水泥路带动了22户脱贫。路通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现在村里有一个种植苗木花卉的紫荆生态园,采取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的模式经营。下一步将带领农户开展黑毛猪养殖,计划4000头,猪圈已经建成3个,还有一个烤酒坊正在建设中。之前这个地方没有好走的路,村民从家里到镇上要走40分钟的泥巴毛毛路,村民收入靠抬着辣椒或者挑柴去卖,一挑柴只能卖5块钱来回大半天时间就没有了,脱贫简直就不敢想,现在好了,有宽敞的水泥路,农产品都可以拉到凯里去卖。”

  “修路之前,村民修房子都是请人从老村委会抬水泥、砖头等材料到家里,一天下来也修不了多少,现在路通了,大多数农户都买了摩托车、面包车、农用车,多数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家开始跟着发展养殖业。有的老板看到我们这里通水泥路了,也来投资种植和养殖业”村民潘启才激动地说。

  正说着,恰巧凯里市紫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勤凯开车路过,潘启才连忙叫他停车下来交谈。在问及为什么会有在紫荆村发展合作社想法时,他答道:“刚开始发现这个村植被长得很好,土地也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后来了解到这里是个贫困村,贫困户多,在这里做合作社能够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帮助他们脱贫。现在水泥路也通了就更好了,目前我们合作社已经有200亩的种植基地,种有桂花、银杏、红继木等名贵树木及球类花卉,已经投入约500万元,同时这个项目也得到市农林扶贫局的大力支持”。

  随后,我们来到大风洞镇杉树林村,该村共664户2646人,自从通组路建好后贫困户由105户减少至62户。黄家林至巴茅坪通组路全长3.8公里,宽4.5米。该村靠发展葡萄种植业脱贫,杉树林万亩水晶葡萄基地已经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荣誉称号。“之前没有水泥路,全是浆巴泥路,我们365天都要穿水桶鞋,出行非常不方便。村民大多靠卖木炭维持生活,到镇上赶场要走45分钟到一个小时,就连摩托车都无法骑。有时候开车出去都不用掌方向盘,泥巴陷得深已经形成“轨道”,孩子去上学也不放心。组组通道路修好后,村民们都很高兴,还杀猪宰羊来庆祝,孩子们上学也有车接送了。目前我们村种有13800多亩的葡萄,一年就有上亿元的收入!”村支书金建高兴地说。

  紫荆村和杉树林村原来都被称为交通的“死胡同”,如今修通了致富路,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杨晓燕 孟庆玲)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黔东南州六举措全面提升审批服务网办率
下一篇:黔东南州今年第一季度完成水利投资10.2亿元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