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黔东南州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就业精准扶贫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返乡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创业带动就业工程。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制定出台《黔东南州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强化就业资金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全面落实好创业补贴、场租补贴、社保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二是完善平台支持。在全州已建成23个农民工创业园(点)、14个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采取挂牌、共建等方式,加强创业孵化园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力争实现2017年底创业园(点)县县全覆盖。三是加大金融扶持。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落实力度,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亿元以上,帮助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精准扶贫工程。一是精准识别对象。按照“精准登记、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贫困对象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进行实名登记,对其就业愿望、求职意向、培训意愿进行再摸查、再核实、再对接,做到“出现一人、登记一人”。二是精准实施帮扶。制定分类帮扶措施,对有一定文化,要求实现稳定就业的贫困对象或易地搬迁人员,提供全程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对有意从事灵活就业人员,引导参加家政服务、月嫂、医院护工等服务性岗位就业等。三是精准开展培训。结合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根据贫困对象和易地搬迁人员的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分类实施家庭服务业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培训项目,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以上。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程。一是大力实施基层就业促进计划。突出基层就业导向,落实基层就业政策倾斜,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加大基层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农业技术、扶贫开发等领域开发就业岗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二是大力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培训补贴、场租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税收扶持政策,努力实现引导和鼓励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知识青年返乡创业450人,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三是大力实施就业援助计划。做实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实名制管理,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加大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落实“一对一”个性化帮扶措施,通过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服务活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拓展多元化就业空间。
截至2月底,全州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45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18人,开展技能培训2273人,预计3月底城镇新增就业达2.2万人,实现首季“开门红”。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