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国家主流媒体采访团到雷山、剑河、丹寨探访传统村落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1-02 15:15:44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实习记者 杨瑞安)为了有效贯彻执行”十八大“习总书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的顺利开展;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等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对雷山郎德上寨、剑河基佑村、丹寨石桥大簸箕寨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采风活动。


郎德寨碑

寨老们的芦笙表演

  在郎德上寨,记者采访团朋友悉心听取了寨老们对于芦笙的制作以及苗家阿妈对于银饰、服饰图纸、刺绣等的制作,同时积极主动的求教学习银饰制作并认真观看了郎德的铜鼓舞表演等;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地方文化推动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寨老们兴奋的对记者说:”我们的银饰制作等项目目前已经有广东的老板来收购订制了,生活将变得更好了。“


热闹非凡的铜鼓舞

  “关于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中,我们雷山县平均每1/3就有一座传统村落,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表现;同时我们雷山人民也有着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每年都进行一两次的“扫寨”(一般为春天和冬天)活动,我们的十二道”拦路酒”也很有民族地方特色,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传承力。”雷山住建局有关领导对记者介绍说。

  采访完郎德上寨,记者采访团一行又来到了剑河基佑村;一进寨就受到村民的热情迎接。随后,记者采访团朋友和村民边走边聊,热情高亢的询问基佑村的民族特色:蜡染(制染料,染布等),织棉花,织布以及芦笙文化的传承等;对于基佑村得天独厚的民间自然环境,记者朋友表示:我爱上贵州,爱上剑河了。


细雨朦胧中的基佑村

情歌之乡基佑村

热情的基佑村民

  剑河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政府将在基佑村正对面的山坡上筑建一个观景台,以便于观光旅游朋友有更好的视觉角度观看基佑寨;同时也要将剑河新开展的香猪养殖项目、稻田养鱼、朝天辣等推广出去;取力于民,用利于民。

  11月1日中午,采访团来到丹寨石桥村进行采风活动。在石桥村,采访团先后观看了穿洞古法造纸遗址的造纸艺术、大簸箕寨文化传承以及大岩脚古法造纸遗址等。


王兴武先生在向记者朋友介绍造纸历史

造纸师傅在制作纸张

  在穿洞造纸遗址,造纸负责人王兴武先生说:”穿洞造纸独一无二,都是销往各大博物馆以及图书馆等,同时也为中国的有名画家提供过不少画纸。从事造纸30多年,每一张都是严格按照客户最高要求来制作的。”

  在大簸箕寨,寨里负责人表示:这里已经有几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对于文化的传承略有不足之处,但每一个丰收年,我们的活动都特别有气氛。

  随后,记者采访团又参观了大岩脚古法造纸遗址,省级传承人潘玉华先生说:”自己从小就会造纸,2006年开始住址大岩脚,目前有2个造纸合作社以及28户农户参与。“同时潘先生的成品店面标语也特别醒目:”纸会唱歌”,这应该是中国传统村落峰会造纸最好的注语了。


记者朋友参观大簸箕寨

  最后,记者采访了科技日报的资深记者侯铁中先生,侯先生表示:对于黔东南,自己是在第一次来;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村落情况,为峰会提前做好报道准备;在这里风景好,群众热情,非遗的理念很好,同时手工制作精致珍贵,希望能很好的传承下去并预祝黔东南峰会圆满成功。如果有机会,自己还会再来黔东南。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州投资促进局及时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下一篇:我州召开家政服务行业座谈会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