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人们能拥有一张像“居民身份证”那样权威、统一、普适性的“网络身份证”,互联网上的身份认证和个人隐私保护将会变得更简单、更安全。
记者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获悉,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保护公民网络安全以及个人隐私等迫切需求,经过五年技术攻关,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身份证”技术,即eID的大规模服务技术难题已被悉数攻克,并建立起全国唯一的“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
“网络身份证”并不是像“居民身份证”那样的证件,而是搭载在一张银行卡的芯片上,可以放在读卡器或智能手机背面读取,不需要在网上提交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购物。
目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已在我国广泛开展“网络身份证”技术的应用试点。2012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发放近3万张“网络身份证”,进行校园内网络全业务流程试点。在银行系统,加载了eID的工商银行金融IC卡已在全国试点发行600万张。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