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习近平冬奥会上将见普京:两人10月内见5次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2-05 11:21:2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上周四的时候,我去了北京的798艺术中心,那里有两幅画我非常喜欢,但很可惜我当时没有买。”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28日上午的媒体吹风会上对记者说,“这周六我还得去一趟,争取买下来。因为听说春节期间,那里的价格特别优惠。”

  鉴于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月7日~23日在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举行,杰尼索夫对记者说,在期待全球目光聚焦索契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关注索契、关注俄罗斯。

  此前外交部网站消息显示,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月6~8日赴俄罗斯索契出席冬奥会开幕式。杰尼索夫告诉记者,习近平主席会在索契与普京总统会面,并有可能签署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

  在中俄领导人保持紧密互动之余,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还在吹风会上介绍,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近900亿美元,保持1.1%的增长势头。

  10个月见5次

  回顾2013年俄中关系的发展,杰尼索夫认为,可以用“继承”和“发展”来概括。杰尼索夫对记者说,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平等的,相互信任,也非常密切。在杰尼索夫看来,俄中两国不存在大的问题,包括在政治领域。

  “去年以来,两国高层的接触非常频繁,从去年3月算起,短短10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普京总统一共会见了5次,这是破纪录的。”说到习近平即将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杰尼索夫表示,“作为俄罗斯人,这是一件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的事情。因为据我所知,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

  吹风会上,程国平也表示,2013年,中俄两国的元首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他举例说,去年3月,习近平将俄罗斯作为他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访国,两国元首在其他场合4次会晤、3次互通电话、16次互致信函,建立起密切的工作关系和深厚的个人友谊。

  程国平介绍,目前,中俄高层交往与合作机制已高效运转,双方在能源、经贸、人文等方面合作和建立磋商机制。

  程国平表示,在经贸领域,中俄双方在大项目合作领域稳步推进,成功克服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不利影响,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近900亿美元,保持1.1%的增长势头。中国连续第4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国。与此同时,俄方对华增供原油等一批大型合作项目上马,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体和重型直升机等合作也正按计划顺利进行。

  中俄投资模式待改善

  “的确,2013年俄中贸易额是增长了1.1%,总体情况应该令我们高兴。”杰尼索夫对记者说,但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增加了12%,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则下降了12%左右。结果,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额出现了逆差,金额达到了100亿美元。

  “这样的局面,意味着下一步俄罗斯有更少的机会来购买中国的商品。”吹风会上,杰尼索夫表示,希望在2014年,俄中双方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使双边贸易的平衡。

  谈到投资合作的问题,杰尼索夫对记者说,“去年,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额增长了5~6倍,但实际上,原来的水平是非常低的。”

  他分析说,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主要是以参股的方式进行的,购买俄罗斯公司的股票,但这种投资方式不利于发展双边经贸合作。中国的投资商很少在俄罗斯境内,与俄罗斯公司联合组建企业,进行联合生产,并且将商品出售到第三国市场。可以说,在这个领域,俄中还没有具体的合作项目。

  “而我想说的是,国际间的投资合作,主要是通过联合组建企业、联合生产来发展的。”杰尼索夫表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由于受固有观念的影响,俄中双方在投资合作方面,相互的信任度还非常低。”

  记者注意到,杰尼索夫所反映的问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12~2013年》的结论相一致。黄皮书称,在经济领域,中俄都没有把对方当作主要经济伙伴,俄罗斯主要关注欧洲特别是德国,将苏联加盟共和国作为原料供应地。中国在发展与欧洲经贸关系的同时,仍将美国作为其最主要的贸易对象国。尽管中俄双方都在努力实现2015年1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目标,但这个数字仅相当于2012年中美贸易额的1/5和中韩贸易额的1/2。
 

责任编辑:tangyunfang【收藏】
上一篇:东北乡村17岁“夫妻”见面三五月即试婚过夫妻生活
下一篇:8旬老太蜗居楼梯间 孙女称因老人怕无聊(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