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电影《侗族大歌》开拍 导演欲“叫板”《刘三姐》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9-18 08:57:1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电影《侗族大歌》在大歌之乡从江正式开拍

  黔籍80后侗族导演丑丑欲将其打造成《刘三姐》之后里程碑式作品

  本网讯 9月16日,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影片之一 ——《侗族大歌》在从江县高增乡民主村正式开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之乡从江县成为该片主要拍摄基地。国内首位侗族年青女导演丑丑率部分主创人员进驻基地开拍,并称发现最完整千户侗寨,赞拍摄地世间独一无二,欲将该片打造成《刘三姐》后里程碑式经典作品。


9月16日上午《侗族大歌》剧组按照侗族习俗举行“祭萨”仪式。在从江县的侗寨,凡村里有重大活动和节庆必先祭拜祖母神“萨岁”,拜过“萨岁”预示着一切顺利成功。(张琪 摄)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复调音乐。它和谐的和声,纯正、古朴、完整的民间多声部音乐,被誉为“天籁之音”,是侗族祖先创造的珍贵民族文化资源,是迄今为止贵州省唯一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江县高增乡民主村民自发欢庆电影开拍

  据了解,《侗族大歌》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阿莲、那福、千树三位主人公都是侗族歌师,却都经受着爱情与友情的熬煎。那福和千树都爱上了阿莲,为了那福,千树深深地隐藏自己的爱,决定忍痛割爱,选择离开。而那福为了千树同样做出了忍痛割爱的选择。三人彼此在理性上都选择了放弃,60年漫长人生旅程中,在情感和意识深处,他们三人却终身相守,不离不弃,刻骨铭心。


男主角那福的扮演者萧浩冉的剧照

女主角阿莲的扮演者王嘉剧照 

主演和导演现场交流

  《侗族大歌》从创作完成到开拍,已历时4年。为打造侗族大歌这张文化名片,该片导演丑丑几乎走遍了黔东南的侗寨,走访了数十位侗族歌师,在2010年完成了剧本创作,同年9月,影片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民委审查批准立项拍摄。目前该片被国家民委、中国作协列为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影片之一。


拍摄现场

  整部电影拍摄基地落户黔东南从江县美德侗寨片区,这里因5个错落有致又相对集中的侗族村落汇聚1200余户人家而被誉为从江的“千户侗寨”。 丑丑导演曾赞叹,这里的这里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融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里侗寨的生活的气息,质朴的民风民俗在其他地方已经很难再遇到,这里堪称最完整的千户侗寨。

  此外,从江县往洞镇的信地、曾冲、荣福,以及谷坪的银潭、下江镇巨洞村等都是取景拍摄的重要地点,预计整个拍摄周期60天。


民主村的临时小演员

男主角那福传歌剧照

  据了解,《侗族大歌》主创班底汇聚了好莱坞著名华裔资深电影人、奥斯卡奖、金球奖终身评委卢燕女士,还有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黄式宪,华语乐坛著名音乐人姚谦,中国影坛优秀青年电影摄影师江秀佳,贵州著名民族服饰设计师林雪飞等。在演员阵容方面,除了饰演老年阿莲的卢燕女士,还有饰演老年那福的著名演员王庆祥;主要年轻演员有实验阿莲的金鸡百花最佳女配角得主王嘉,饰演那福的内地新秀萧浩冉和饰演年轻千树的台湾创作型歌手韦礼安。整个演员队伍的构架属于实力派超豪华阵容配置,保证了电影的厚重和张力。

  在电影开拍当天,剧组主要拍摄了侗寨祭祀活动和那福传授侗族大歌等场景。除了两位年轻主要演员王嘉宾、萧浩冉到场拍摄,其余主要演员根据拍摄安排计划在9月19后陆续进驻拍摄地。第一次饰演少数民族主要角色的萧浩冉在谈到这次拍片体会时坦言,自己之前对侗族文化没有多少了解,接拍这这部电影后上网查了很多有关侗族的资料,学到很多东西,开机前半个月还到从江的多个侗寨体验生活,真正体会了侗族是这样和谐、友善,这对塑造好那福这个角色很重要。


侗族年轻导演丑丑在电影《侗族大歌》开拍现场

  导演丑丑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影《刘三姐》是五十多年前的一部经典之作,如今她的目标是再创一个经典。为筹备好这部电影,展现侗族大歌最精髓的部分,《侗族大歌》影片在音乐的选择上也几近苛刻。从2010年她就开始收集整个侗族大歌地区的侗歌,4年来从成千上万的歌曲中精挑细选出30多首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供影片使用,可谓是千挑万选。歌的种类特别丰富,除了大歌声音歌、还有牛腿琴歌、琵琶歌、童谣等,老人的,小孩的、男女对唱都有。对于拍好这部电影,丑丑导演信心满满。她说,侗族大歌音乐本身太丰富了,所以这部电影出来后会成为新的电影类型,而且有实力的主创班底支撑,有地方各级部门的支持、有当地群众的配合,相信这部电影也可以像当年的电《刘三姐》那样成功的推出。(李勇清  摄影报道)(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李勇清拍摄)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我州倡导重拾钢笔 记者调查发现,使用一次性笔者居多
下一篇:领导干部要敢当“压肩担”甘当“登天梯”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