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该镇是一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乡镇,全镇以苗族为主,有苗、仫佬、畲等1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1.26%,其中苗族占52.41%,仫老族占16.57 %,畲族占8.62%。
活动中,花桥村老党员王玉桂带领畲族妇女用东家话(畲族语言)编祝酒歌歌唱草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唱出该村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群众创建草莓基地,引进草莓新品种,实现产业强村、草莓富民的喜悦;瓮港村仫佬族群众用仫佬族语言编山歌歌唱黑色食品试种成功,唱出该村将发展黑色产业作为自选动作,找寻带领贫困山村群众发家致富路子的欢乐;铜鼓村用农民画画出下司开发建设苗乡日新月异,苗族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变化;新华、摆仰等村用苗话向广大苗族群众宣传教育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作出承诺,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凝心聚力谋发展。
该镇还组建文艺队伍,精选各兄弟民族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节目,在全镇14个村居开展巡回演出,从凯麻同城化建设、产业发展、诚信计生、一事一议、民生保障、广播电视村村通、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立意,以舞蹈、山歌、合唱、小品、快板、乐器等多种表演形式为载体,生动演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真实场景和强农惠农的喜人画面,进一步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该镇通过用民族“语言”传递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声音”, 把民族文化的内驱力、影响力注入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让全镇各族人民群众自觉携起手来,万众一心,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下司经济社会和开发建设跨越式发展、实现建成美丽下司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张文品)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