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专家:建绿色标准评价体系 促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2-18 17:46:45  来源:新华网  


  专家:建立绿色标准评价体系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记者18日获悉,2008至2012年,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扭转了转型前经济发展的低速徘徊状态。专家建议,应建立一套绿色标准评价体系,以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突出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18日在四川攀枝花举行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高层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姜四清介绍,2008年以来全国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面临开发秩序有待规范、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突出矛盾,尤其是“一矿独大”产生的挤出效应可能造成接续产业发展困难,出现“矿竭城衰”的现象。

  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系统提出开发秩序约束、产品价格形成、资源开发补偿、利益分配共享、接续替代产业扶持等五大机制。

  东北师范大学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支大林说,生态环境破坏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障碍,目前我国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机制在转型实践中还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他建议,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应建立绿色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绿色GDP核算制度,资源型企业应推动建立绿色会计制度,通过确立绿色考核、开发约束与生态修复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说,为规范资源开发秩序,资源型城市应着重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他说,短期行为是造成资源型城市困境的重要原因,要警惕地方官员注重短期利益的政绩导向。

  同时专家建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可以发挥弥补市场失灵、培育新的市场等作用,但不能过度干预市场,扭曲企业的竞争环境。

  统计显示,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多;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支大林建议,资源型城市可以立足现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相关产业多元化,实现由“一业独大”到“多元产业”的转变,或培育新的主导产业,走综合发展道路,实现从“资源型”向“非资源型”的转变。(记者高敬、杨迪)

责任编辑:陈合敏【收藏】
上一篇:中国社科院报告:应将农民工纳入公积金覆盖范围
下一篇:上海自贸区“先进区、后报关”试点企业增至47家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