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母亲捐去世女儿器官救3人 称能让别人活着也好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1-11 10:54:57  来源:南方日报  


  奇迹没有出现。经过20多天的抢救,脑瘫女婷婷最终还是走了,她捐出的器官使3人获得了新生。

  “能让她的器官活下去也好”

  18岁的婷婷来自河源,自幼患脑瘫、小儿麻痹症,家中变故接二连三,单亲妈妈张菊玲带着女儿在东莞大朗一边打工,一边为女儿治病。南方日报曾多次报道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的遭遇。

  10月17日,婷婷突然病重昏迷,被送进大朗医院救治。经过20天的抢救治疗,婷婷依旧不能自主呼吸,每天只能靠呼吸机和注射营养品来维持生命。

  11月5日,妈妈张菊玲决定捐献婷婷的器官。“能让她的器官活下去也好,(她的器官)能让别人活着也好。”张菊玲哭着说。

  次日,婷婷被转至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9日上午,中山一院黄埔院区八楼ICU(重症监护室)外,主治医生韩明向张菊玲解释说,当时婷婷处于脑干功能衰竭状态,“抢救成功概率几乎为零”。从两次相隔12小时的鉴定评估上看,婷婷已经达到脑死亡标准,若撤下呼吸机,心跳也会停止。张菊玲哽咽着问真的没有希望了吗?医生表示,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死亡率高,如果继续治疗,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这意味着无法捐献。张菊玲痛苦地考虑了几分钟后,最终签字同意放弃积极抢救治疗。

  捐出器官使3人获新生

  11月5日转院到广州时,张菊玲已经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9日上午,中山一院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岗、广东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副主任李劲东来到医院,再次向张菊玲解释了器官捐献的流程。

  限于ICU的特殊要求,家属分批次进入与婷婷道别。最后,李劲东陪同张菊玲进入ICU。一见到婷婷,坚强的妈妈终于忍不住趴在婷婷身上号啕大哭。随后,婷婷被送往手术室做器官摘取手术。张菊玲将一袋衣物及婷婷最爱的发夹交给了医务人员,她希望女儿“漂漂亮亮地走”。一个多小时后,医生获取了婷婷的眼角膜、肝和一对肾脏。

  通过器官捐献者登记及器官匹配系统的配对,3名患者成了最为匹配的器官捐献受体。当日,中山一院的医生一直忙到晚上11时多才完成全部移植手术。其中,肝脏移植给一名深圳男性肝癌患者;一对肾分别移植给52岁的台湾人和48岁的广州人。眼角膜则保存在中大眼科中心角膜库,可以保存一周,这对角膜也将让多人重获光明。

  母亲感谢热心人士相助

  婷婷18岁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却以另一种形式延续。9日中午,李劲东向张菊玲颁发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荣誉证书,并表示,作为广东地区的器官捐献者,林玉婷的名字将被刻在广东省红十字会的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该碑位于广州增城正果万安园。同时,鉴于张菊玲的家境,中山一院院方免除了婷婷在东莞大朗、广州两地的全部医疗费用。

  至于婷婷将安葬于何处,张菊玲考虑到女儿生前的感受。婷婷曾对妈妈说,老家一到夜里黑漆漆的,她不喜欢。张菊玲因此想将婷婷的骨灰暂时安置在广州,等待集体海葬,因为“婷婷她没见过大海。”

  张菊玲除了念叨着女儿婷婷之外,她一直向记者诉说着这几年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她希望通过南方日报向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说声“谢谢”。(记者 苏仕日)

责任编辑:陈合敏【收藏】
上一篇:天猫双11抢购今早破100亿 广东获“败家”首位
下一篇:国务院批准广东梅县“撤县设区” 政府驻地不变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