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大声说话是“民风”,国人对此无道德判断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8-12 16:56:47  来源:  

  近年来迈出国门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却并不招人喜欢。近日在美国纽约一支华人舞蹈队却因为在公园排练“广场舞”被投诉“扰民”,领队甚至被警察铐起来。除此之外,中国人更多是用吵闹喧哗来给世界制造噪音。一项“最不受欢迎游客”的调查显示,美国人是全球最差劲的旅客,紧追其后的是中国旅客。而某国际组织对全球各国游客进行形象评价,中国游客形象倒数第三。“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这是中国游客的一大特色。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曾讲过一个在美国流传的笑话:两个广东人在那里说话,一旁的美国人听着听着以为他们要打架了,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耳语。”柏杨在文中分析说:“为什么中国人声音大?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中国人嗓门特高,觉得声音大就是理大,只要声音大、嗓门高,理都跑到我这里来了。”

  柏杨的总结只说出了一部分人为因素,而中国人大嗓门的“民风”很多时候是先天形成的。就地域因素而言,中国有近三分之二的领土处于高原和与之缓冲的山地区域。农耕时代几千年,在大自然中生存与奋斗,大声说话,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该出手时就出手。比如,在四川盆地里,相距300公里的成渝两地,一北一南,成都平原沃土,重庆山高坡陡。因此,成都人说话不仅没有重庆人的嗓门大,更没有那么钢。到了华东平原,“吴侬软语”就显得恬静优美得多。

  从传统道德而言,中国没有直接针对说话声音方面的道德观。相反,声如洪钟、抑扬顿挫、振聋发聩都是形容声音嘹亮的褒义词。在欧洲的餐厅里,很多人都需要一些私人空间和一个安静的环境,而在中国的饭店里,热闹的气氛更能显示出对客人的友好,而不会意识到在这样的场所还会有人需要安静的环境。在这种“无意识”之下,始终处在嘈杂环境下的中国人,不得不提高嗓门说话。

  英国旅游业者协会发言人托马斯曾表示,只有和中国人打交道久了,欧洲人才会明白,有时候不是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有问题,而是彼此的文化习惯不一样。大声说话只是中国人的习惯而已。

  用“无意识”和“习惯”来解释中国人为什么愿意制造噪音、大声说话,并不是为自己脱罪。实际上,更不受人待见的美国游客也往往是因为自己的“无意识”而冒犯了他人。美国动画片《南方公园》曾经吐槽典型的美国团客:从小溪到树为什么长成这样都需导游讲解数小时,做同一件事超过十遍依然能兴致高昂地尖叫“OMG”,永远能抢光免费午餐火鸡三明治,对每个团员都能说自己家无聊的私事长达半天……实际上,T恤、短裤、运动袜配白球鞋的典型美式旅行装扮、在吃法国大餐时要可乐都成为了美国人令人讨厌的理由。即便是受人欢迎的日本游客,也会因为在欧洲吃饭拒付小费,被欧洲人讽刺吝啬,实际上日本人从来没有给小费的习惯。

责任编辑:杨萌【收藏】
上一篇:近年失踪官员盘点:多涉经济出逃休假成借口
下一篇:全国多个癌症村接连曝光 矛头直指水污染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