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乡都蓬村新寨组的王仁祥是当地小学学前班的学生,说起他的启蒙老师,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他60多岁的奶奶吴桂英。
因为王仁祥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吴桂英担心这位“特殊孙子”将来也不会说话,便从他1岁多开始对其实施“说话教育”,持续至今。心理学专业人士认为:孩子的语言能力除了先天遗传,还有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吴桂英老人的做法是很正确的。
聋哑父母
要说起这个故事,还得从王仁祥的父亲王文远说起。
王文远今年41岁,在家里是老大,他天生不会说话,但智力是正常的,父亲怕他长大成人后吃亏,从小便教给他一些生存本领,种地和做木工活,王文远学得很认真,进步也快。现在,他在村子里也算个木工师傅,村里有外出做木工活的,都带上他。
王文远长大成人后,家人经过商量,还是决定给他娶媳妇,哪怕这媳妇身体条件比他还要差也可以。
2004年初,有热心的亲友来到家里给王文远的父母“提供情报”说,在大风洞乡辉报村,有一位叫潘安青的聋哑姑娘,20出头,配王文远,还是可以的。听说此事后,王文远的父母专程到潘家探访。这潘安青的情况很糟糕,又聋又哑,还有智障,除了能张口吃饭上厕所,其他什么也不会做。
但想想自家儿子也不怎么样,王文远的父母就定下了这门亲事。当年年底,王文远和潘安青的儿子“呱呱”坠地,他就是王仁祥。
舌头比对
王仁祥出生后,奶奶吴桂英对他疼爱有加,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这娃娃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将来就看他的了,不照顾好,对不起老祖宗,也对不起他的父母。”
因此,老太太顾不得年事已高,经常上山去挖药材,然后拿到集市去卖,得到的钱就给这位可怜的孙子买奶粉。在奶奶的细心呵护下,小仁祥倒也平安无事。
但是老太太一直在担心,儿子儿媳都是聋哑人,他们生下的孩子会不会也……每每想到这里,她就唉声叹气,甚至吃不香饭,睡不好觉。
后来,有人告诉老太太,不会说话的人舌头都很短。老人听说后,也不去考究这说法是否有道理,便有意无意“偷看”孙子的舌头,看它是不是比常人的短小,她同时也在观察别人家的孩子,暗中进行“舌头比对”。
比来比去,老人还是觉得孙子王仁祥的舌头与他人没有两样,这才稍稍放心。
半年后,王仁祥显得活泼好动,嘴里还能发出“呀呀”的声音,邻居们说,他这是在学着讲话,老太太这才完全放下心来。
“说话教育”
王文远家有两兄弟,他的弟弟在他结婚之前就已成家。
根据当地的风俗,有两个以上兄弟的人家户,老大结婚生子后,都要分家另过。
就在王仁祥一岁多的时候,由老人做主,王文远与弟弟分家,带着妻儿组成了一个“小家庭”。
这之后,因为还有几个小孙和外孙需要照顾,吴桂英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王仁祥,不得已,就把他交给其父王文远看管。每天晚上,王仁祥跟着父母睡在一起。
可能是父母无法与之交流的缘故,有一段时间,原本活泼可爱的王仁祥变了,变得死气沉沉,眼神呆滞,不再像以前那样好动。
这时,村子里有人说,这孩子的父母不会说话,长期下去,可能影响他的成长。
寨邻的话提醒了吴桂英,为此她找到了在凯里工作的侄子。侄子对此事也很重视,专门找到心理学专业人士咨询。得到的回复是如果一位正常孩子的父母都是聋哑人,那一定要多带这孩子与外界接触,尽量让会说话的人带着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他多听听广播,看看电视。
吴桂英恍然大悟,从此以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老太太都把这位“特殊孙子”留在身边,每天还唠唠叨叨,教他说话。王仁祥稍大一点的时候,老太太每天晚上都给他讲故事;白天还带他去干农活,遇到新鲜事物,都给他介绍。比如,春耕时牛儿在地里耕种,老太太就会详细给孙子说明这是怎么一回事。
此外,根据侄子的建议,老太太还经常陪着孙子看电视,并和他一道,模仿电视里的人物说话。这可以说是王仁祥接触汉话的开始,因为之前跟着奶奶学的,都是苗语。有意思的是吴桂英老人以前是不会说普通话的,至从和孙子模仿电视人物说话之后,普通话也能说两句了,尽管发音不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见到了王仁祥,他时常在家里家外窜来窜去,一副忙得不可开交的样子,给人的印象是活泼好动。看到记者举起了相机拍照,他就转身躲开,奶奶吴桂英在他耳朵边耳语了几句,他就大大方方站在了照相机的对面。
“你几岁了?”
“六岁。”
“在哪里上学?”
“都蓬小学”
对于记者的问话,小家伙是对答如流。
关怀与期待
到2010年,王仁祥快6岁,家人把他送到了村小学。入学那天,是奶奶吴桂英亲自送过去的,老太太对老师说了孩子身世,还特别强调他汉话学的不是很多,希望老师今后多多指点。
这位老师也是本地人,对王仁祥家的情况也有些了解。小仁祥入学后,老师对他格外关照,还发动同学们帮助他。
此外,村里和当地政府对他们一家也很关心,几乎每年,都给王仁祥父子安排低保。他的母亲潘安青由于户口还在原籍,低保未能落实,目前正在办理。前不久,乡政府又给了他们家一些资金支持。
政府对王仁祥一家的帮助,都是吴桂英老太去办理的,她内心充满了感激。“我会好好照顾他的,等他20多岁能独立生活了,我再放手,我想,我能活到那个时候。”老太太自信地说。
专业分析
就在吴桂英和孙子王仁祥之间演绎的“说话教育”的故事,记者对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黔东南州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龙昌贵进行了采访。他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其他能力除了先天的遗传,还需要做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对于父母都是聋哑人的正常孩子,如果家里没有其他人对他进行语言训练(至少要有人和他说话交流),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以至于发挥不到他应有的水平。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委托有语言能力的亲属帮带一下,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会好一些。由此,龙昌贵认为,吴桂英老太太的做法是很值得赞赏的。(罗茜)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