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唢呐,没有嫁妆,也没有长长的送亲队伍,31岁的黄茹杰和29岁的雷卓礼于1960年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领了结婚证。白天,他们下地劳作;晚上,点上煤油灯,缝缝补补,摆摆“龙门阵”。两人的日子过得很平淡,但感情却越来越深。虽然没生育儿女,直到现在,黄茹杰和雷卓礼已携手走过53年。
妻想赶场 他为她开山劈林
“走喽,去铲坎坎。”一起吃完早饭,雷卓礼撑着自己的拄杖,戴上草帽,大声地招呼老伴,慢慢走出门。“他是去修他的路,前头才打了除草剂,趁早上凉快,去铲一下。”黄茹杰一边对记者解释,一边拿上锄头,跟上老伴。
跟随着两位老人,记者看到,黄茹杰口中的路是一条山间小路,就在房子边,宽不到1米,只容2人通行,地势也是高低不平,路面是用泥土铺就的,偶有一段,泥土中镶嵌着几块小石头。小路蜿蜒向前,穿过树林、竹林、菜地,在小路两边,有不少已枯死的荒草。
雷卓礼佝偻着背,走在前面,拿着锄头,看见有枯草的地方就铲。黄茹杰走在后面,一手拄着锄头,一手搀着老伴,等雷卓礼停步铲草时,她又立马上前帮忙。
“他眼睛都看不清,每天还要来。”黄茹杰无奈地说,雷卓礼修的这条路已经十几年了,每年春夏都会整修一次。而小路的那头,连接着涪陵的石和乡场,原本是没路的,全是树林、杂草地。“十几年前,我说想去石和赶场,他就开始砍树、砍草、挖土修路。”黄茹杰说,每天下午,等家里的活干完后,雷卓礼就拿着镰刀、锄头开始修路。好久修好的记不得了。
黄茹杰说,等雷卓礼修好路,其实上了年纪的她已经没得力气去赶场了,但她每天都会到路上去散散步,因为这是为她修的路。
2小时路程 见证一辈子爱情
铲了一小段,两位老人都累得气喘吁吁,满身大汗。“老了,做不动喽。”雷卓礼看着这条蜿蜒的小路,眉头紧皱。“再过几年,恐怕路都过不了人了。”
“你管那么多做哪样嘛,走了,快回去歇到。”刚大声地说完雷卓礼,黄茹杰又转过头,小声对记者说:“他就是想得多,他身体不好,我还动得了,我活着一天就来修整一天嘛。”黄茹杰告诉记者,上了年纪的她要走完这条爱情小路得花上2小时。“今日不知明日事,活起一天就一起过一天,死了大不了骨灰也撒在一起。”黄茹杰心里明白,雷卓礼担心的不仅是小路,还有小路见证的爱情。
两人慢慢地搀着回到家,刚刚还态度生硬的黄茹杰,生怕老伴被晒晕了,马上打水过来给他擦脸。而雷卓礼被擦着脸,又笑呵呵拿着大蒲扇给黄茹杰扇风。
“嗦哆哆哆咪嗦……”记者离开时,耳边传来雷卓礼的哼唱声,只见雷卓礼和黄茹杰坐在一根长木凳上,相互依偎,歌声和着山上清风,缓缓地飘向远方……
声音
这不只是一条爱情小路
“两位老人的爱情让我们感动,而且他们修路做好事,我们同村的人都很感谢他们。”天星村村委会主任陈保明说,虽然雷卓礼是为了黄茹杰修路,却造福了村民们。这条爱情小路,雷卓礼从1995年开始修,大约长5公里,修了1年多,附近两个村的人赶场都会走。他们俩每年修整路面的辛苦,村里的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陈保明告诉记者,两位老人每人每月有400元的五保户生活补助,除此以外,两人都有农村养老保险,生活基本上有保障。
陈保明还说,他相信,这些走过爱情小路的人们一定记得两位老人美丽的爱情故事。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