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推开傻子,一边弹衣服上的灰一边不屑地说:“盲目攀比!你瞧瞧你,哪招人疼啊,不揍你一顿就算对你好啦!”傻子开始喊口号,打倒小鬼子。知识分子阻止傻子。
“他们杀我爹,你还不让我喊两声?”
“你喊不死日本企业!”
“喊不死还不兴喊两声啊!”
知识分子说农民不理性,农民说知识分子没人味。知识分子说傻子宣扬仇恨,文明人儿应该博爱。傻子说,你这不正仇恨我呢吗?
两人终于扭成一团。傻子把知识分子打倒在地,全场群情激愤,欢声雷动。
农民学着知识分子的样儿,拍着身上的灰说,本来没想打人,让你这么一叫唤我还非打不可了!然后对趴在地上的知识分子心疼地说,你说你何苦呢?
2004年赵本山和弟子范伟(左)、王晓曦(右)在辽宁春晚上的小品《老根断案》。王晓曦在小品中叫“胡科”,这个人物在电视剧《刘老根》里“就是个地癞子”,是帮助“冯乡长”为非作歹的打手。电视剧给了个光明的结尾:胡科被抓。在《刘老根2》里,胡科在哥哥的帮助下,摇身一变混成了企业家。
全国人民都喜欢
讽刺不好弄,冯乡长不喜欢。全国人民,官知工农兵学商,众口难调,小品如何才能让全国人民都喜欢?
写实很压抑,老百姓不喜欢,这似乎是个新现象。
传统二人转中苦情不少,只要结局美好就行,现在就算有好的结局,苦情戏也难以讨好了。刘老根太累,马大帅太苦,范德彪太惨,观众不喜闻不乐见。范伟单飞,主演了表现下岗工人的电影《耳朵大有福》,有个铁杆粉丝跟他说了两句话,太真实了!太压抑了!
赵本山不喜欢用理论方法切分哪儿是讽刺,哪儿是写实。他说,演员想要掌声就得演得真。但是你真演得太真,你没讽刺也是讽刺……
赵本山小品的巅峰时期,他的电视剧也风头无二。但他心里清楚,无论是讽刺还是写实,路都走到头儿了。他也曾动过念头,不如找个院团养老?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