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赵本山的小品《有病没病》,讽刺看病难看病贵、黑心医院等现象。躺在病床上的演员李政春,在《刘老根》里扮演“冯乡长”,“冯乡长”和蔼可亲、礼数周到、话语贴心,整起人来一点也不手软。几集下来,“冯乡长”一笑观众心里就发毛。
对精英,赵本山的调侃
赵本山一直说自己是农民,大家也都乐意把他当成农民。事实上谁也无法否认,赵本山早已迈入社会精英的圈子。赵本山十分乐意亲近学者,自己在家也苦读诗书,泼墨挥毫,书法口碑颇佳。
他的小品中最具精英气质的台词当属《策划》中的一段话:“(公鸡下蛋)它下蛋前心里特别矛盾,非常压抑。细想想,不是它要干的活它要干,丢不丢人?不对,是丢不丢鸡?它的同行怎么看?鸭怎么看?鸡怎么看?文艺界怎么看?又不对,是鸡界、家禽界怎么看?那些和它好过的母鸡们伤不伤心?鸡仔是该叫它爸,还是妈?”荒诞的情节,哈姆雷特式的内心追问,民间的二人转表演中百分百没有。
赵本山对精英的态度相当温和,完全没有扒皮撕脸的冲动,只有调侃没有讽刺。比如在《红高粱模特队》中,赵本山扮演的农民反驳范老师时也只是说:“我认为,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赵本山最喜欢调侃的对象,是冒充精英的草根,典型人物就是《刘老根》中的药匣子。此人半通不通,他的“理论”能使他在邻里中占点儿小便宜;可一旦拿到台面上,“理论”总是能被冯乡长之流利用,反过来整他。
赵本山本人没有当道德楷模的志向,但其作品的“三观”全是正宗的中国梦——夫妻恩爱,父慈子孝,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社会清明……
私下里聊起社会思潮,赵本山曾直言困惑——现在不少人一会儿反道德,一会儿反这个那个,不信你看着,到头来全是坑自己。坏人做坏事不需要理论,好人干点坏事就干呗,非要整点理论出来,那都是替坏人准备的。坏人马上明白了,原来我做的坏事不是坏事啊!
有种舆论认为赵本山总是丑化农民。走进民间的小剧场你会发现,民间艺人的自我认识能低到自虐的程度。两个演员对骂对打,对观众下跪叫爹叫娘,残疾人和智障人士好像是理所当然的讽刺对象。
如果就此认定民间艺人毫无尊严诉求,恐怕就大错特错了。偶尔碰到某些演出,那种尊严的诉求几乎是以仇恨的方式宣泄出来。
吉林省某个小剧场,一个演员扮成知识分子,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戴着眼镜,一口东北话掺杂着英文。知识分子教导一个穿花裤衩、戴本山帽的傻子:听我话,你长大肯定是栋梁之材!傻子憨呼呼地反问:听你话长大能当×××书记呀?聪明人哑口无言,傻子突然爆发:“你了妈X,就你这智商还教我呀?”
民间剧场,咒骂日本更是永远赢得掌声的灵丹妙药,2012年尤甚。
“伦敦奥运会日本代表团进场,你知道放的是什么歌吗?”“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拉弦的笨是笨,可有时候也挺机灵。他到美国看不懂英文进女厕所,你猜他出门时说了句啥话?哇哒西瓦,塞哟娜啦。”
在黑龙江的一个小剧场,两个二人转演员互骂。知识分子苦口婆心,讲日本人的好处。扮演傻子的演员说,你那么会疼人儿,你也疼我一下儿呗!然后一头扎进知识分子的怀里。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