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开挖地基 挖出阴沉木(组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6-28 09:35:53  来源:  

阴沉木
阴沉木

  近日,某施工队动用挖机在施秉第三中学校内开挖地基时挖中了黑乎乎的“硬家伙”,后经辨认,大家发现这些“硬家伙”竟然是阴沉木,而且出土时,足足有三大块。

  最大的阴沉木

  直径有2米

  目前,这些阴沉木放置在施秉县教育局广场的旁侧。记者6月27日前往参观时,看到阴沉木的“身躯”上已盖上了黑薄膜,所以无法看清它的“真面目”。施秉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说,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避免被阳光曝晒而风化,再者,防止人为破坏。

最大的一块阴沉木
最大的一块阴沉木
测量直径
测量直径

  随后,三大块阴沉木面上的薄膜被逐一揭开,记者终于看到了它们的“真面目”。三块阴沉木,最大的位列最下方,它是“树桩型”的,根据桩子的造型划出一个圆来,这个圆的直径2米。中间的一块是树干,长11.23米,最大处胸围2.13米,直径0.63米。它的身躯看起来酷似“龙体”,因为它弯弯曲曲,就像龙在舞动,而且,它的身体表皮上还有“鳞片”(如下图),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像样的龙头。

有鳞片的阴沉木
有鳞片的阴沉木
有鳞片的阴沉木
有鳞片的阴沉木

  位列最上方的阴沉木也是“树桩型”的,直径约1.5米左右,在树干与树根交汇处,分布着一些“小窝”,此外,根须内有不少小孔,很有特色。

  教育部门

  打算用作教学标本

  据了解,这些阴沉木是从施秉三中内的建筑工地上挖出来的。记者在三中采访发现,阴沉木出土的地方已被挖出了一个长方形的大坑,坑深4、5米,坑内地面平整,有很多的鹅卵石,所以,在此施工的建筑工人说,在许多年前,这里应当是一条河,鹅卵石就是证据。

  在大坑的东面角落里,还留下了一截“阴沉木”,它的一段还埋在泥土里。工地上的工人师傅说,前几天被挖出的阴沉木,就是在此出土的,它们在此“隐身”了很多年的时间。

  施秉县教育局工程办的负责人龙会成说,三大块阴沉木是在6月中旬被挖出来的,具体时间,他已记不清楚了。挖出这些大家伙后,施工队立即向教育局报告。教育局十分重视,立即组织了两台吊车将它们从地底下吊到了地面上,然后又请来卡车,将他们运输到了教育局广场上。从起吊到运输,教育部门总计花费了5000元钱。

  据了解,阴沉木属于文物,应该通过文物部门交由国家处理,但龙会成说,目前,还未将此事告知文物部门,因为他“太忙了”。教育部门的打算是让这些阴沉木作为教学标本存放在施秉三中的陈列室内,用于教学。

  阴沉木

  数量在施秉不少

  施秉县苗学会副主席吴安明说,阴沉木在施秉多见,尤其是在县城的河边,而近期在县城区及附近区域就经常听到发现了阴沉木的消息。

在施秉县城区发现的阴沉木
在施秉县城区发现的阴沉木
在施秉县城附近区域发现的阴沉木
在施秉县城附近区域发现的阴沉木

  “我的父辈们说,这东西在当地叫‘烂木材’,经常见到,小时候,我亲眼见到,有群众用它来做房子的垫脚,还用来架小桥或便桥,因为它们非常坚硬,能顶住风吹雨打和洪水冲击。”吴安明说。

  施秉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吴寿旭说,小时候,他经常到县城的大桥脚下游泳,其间,钻入水下时,会隐隐约约看到阴沉木,有时伸手进入阴沉木的孔洞中,还能捕捉到“角角鱼”。

  施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吴光祥说,阴沉木是可移动的文物,在施秉有很多,上个世纪90年代,该县三丰宾馆兴建时,在舞阳河县城段挖出了很多阴沉木,识宝的老板事后将它们运输到宾馆里存放了起来。目前,这些阴沉木已收归国家。

  在采访中,记者在施秉法院内看到,这里存放了五、六十件大小不一的阴沉木,都是县内各地发现之后,作为文物运送至此存放的。

  天柱籍文博专家姚墩屏说,阴沉木长期浸泡在水中而不腐烂,所以十分珍贵,它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是文物,应当予以保护。(杨仁海 罗茜 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阴沉木又叫“乌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它两千至四万年前,古四川地域天体发生自然变异,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故又称“碳化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责任编辑:凌忠云【收藏】
上一篇:2013凯里市农业产业发展研讨会举行
下一篇:暑运来临 学生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30天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