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36岁名牌学校MBA 辞去年薪25万元工作回家养猪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9-04 09:53:43  来源:  

  他们,有的是潮男,有的是名牌大学的硕士,有的是学经济管理的博士。他们都选择了农田,选择做一个农民。曾经一个个急着跳出农村的人,却在多年以后陆续回归。究竟现在的农村,有什么迷住了他们?

  27年前,吴江盛泽的张洪喜带上几件衣服,揣着母亲偷偷塞给他的54元钱,南下去打工。当时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想迫切地离开农村,去大城市,追求他所向往的生活。

  做了老板,衣锦还乡,张洪喜回家第一件事却是要承包农田,重做农民。有人竖起大拇指,说他没忘本,还知道反哺农村。张洪喜却说,我回来做农民,是看到了做农民的好处。

  在苏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农田,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甚至硕士、博士。而这种回归的迹象,不能简单地以“理想”的实现来概括。事实上,经历了乡镇经济崛起和外向经济的大发展之后,一向低调的农业也迎来了热闹的年代。

  名校硕士回家养猪

  陈科的回归是带有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单枪匹马杀回老家,用成功来影响身边的人。而相比之下,肖宏斌在出场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团队。用一句曾经无比流行的话来说,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今年36岁的肖宏斌,于2005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凭着工商管理硕士的头衔,毕业后的他成功进入上海一家跨国公司。之后不到一年,他被提拔为部门负责人,年薪也从10万元上升到25万元。但显然,肖宏斌并没有好好“珍惜”这样的待遇,2010年底,他作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辞去工作,回乡务农。

  肖宏斌的做法让身边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真正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却是300头猪。

  肖宏斌告诉记者,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业劳作的不易与落后也深有体会。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要证明给大家看。他还记得2000年,那时家里用竹子搭了个大棚,养了300头猪,第二年就有了非常不错的收益。“我觉得农业应该有很多可以做的事。”回到农村的肖宏斌并不是盲目的,他是要做农民,不过是要做新型的职业农民。他找来了从小一起长大的沈海龙等几个同学,他们都是大学生,有的还毕业于名牌高校。他们和肖宏斌一样,怀揣着同样的梦想回到了农村。

  经过准备,去年3月底,绿霖果蔬合作社顺利成立。对于采用合作社的模式,肖宏斌解释,过去的那种一家一户分散种地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从事规模种植,走绿色无公害之路,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目前,加入我们合作社的农户有近千户,基地的土地加上合作社里农户的土地一共有5000多亩。”

  很显然,工商管理硕士的头衔不是白给的。“我们要做专业的事情,因为农业本身就需要很专业。”肖宏斌一心朝着专业化农场方向发展,从种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我也看了很多地方,从以色列的喷滴灌技术,到韩国的机器设备采摘,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在肖宏斌的办公室墙上,记者看到了许多表格,从采购流程图,到蔬菜周转筐使用管理制度,用彩色的吸铁石按类摆放,井然有序,让人一目了然。他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在读研究生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西方的管理模式。

  而在市场营销方面,肖宏斌的想法也更为长远。创办合作社之初,肖宏斌就定下目标:坚持走“农超对接”之路。如今,合作社的绿色蔬菜已经先后打入13家大型超市。配送的蔬菜品种从最初的不到10个,现在增加到了70个。

  在肖宏斌的身边,汇聚了一个有理想、高学历的团队。从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而言,人才的集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有怎样的激励机制,来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从这一点而言,肖宏斌目前所做的探索极具意义。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新生报到遭遇“飞”来横祸 一家七口5人死2人伤
下一篇:华中科技大学硕博研究生报到迎新首日现“孕妈”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