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7月16日专电(记者双瑞)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了解到,经过半年多考古发掘,位于河南浚县的隋唐时期国家官署粮仓--黎阳仓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已探明的84个仓窖可储粮3000多万斤,能供8万成年人食用一年。
黎阳仓始建于隋朝,距今1400余年,是隋唐时期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其遗址长期以来备受考古界和史学界关注。
2011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浚县文物旅游局合作,根据文献记载,对浚县大伾山北麓近10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调查勘探,发现了仓城城墙、护城河、仓窖、大型建筑基址、路、墓葬、灰坑等与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初步确认了黎阳仓遗址位置。
2011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黎阳仓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已发掘黎阳仓大小探方25个,探沟4条,总面积2200多平方米,初步摸清了黎阳仓的仓城、排水沟、运输河道及附属设施分布情况。出土陶、瓷标本残片万余件,其中建筑材料板瓦、筒瓦占90%以上,带“官”字款板瓦200余件(片)。
现场考古专家介绍,黎阳仓仓城平面布局近正方形,东西约260米,南北约280米,总面积约78800平方米,已探明粮仓中心区仓窖84座,占仓城面积的五分之四。仓窖直径多在8-14米之间,按平均容积计算,黎阳仓总储粮量超3000万斤,可供8万成年人吃一年。
通过出土的陶瓷标本和地层叠压关系看,自隋朝建立起,黎阳仓横跨隋唐床三代,沿用了600年。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