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现今小学数学题难倒硕士父母揭了应试教育伤疤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5-09 11:08:44  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讯 “请看下面三组数字: 1、3、5、7、8; 2、4、6; 5、9;这三组数字都因同种规律而分组,请找出其中规律。”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拿着这道培优数学题问妈妈,硕士妈妈看了半天没搞明白,同是硕士的爸爸拿过题,看了一遍又一遍,只得连称“悲催了”。5月2日,武汉市洪山金地格林社区的赵娜,提起为儿子“辅导”功课的事情,一脸郁闷。

  应试教育体制下,各种偏题、怪题、难题成了考察孩子成绩好坏的重要筹码。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是不争的事实。有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书包重量平均3.5公斤,初中生书包平均重5.5公斤,有的学生还用起了拉杆箱。学生不仅在校时间长,体育锻炼时间少,而且节假日被迫参加学校组织的补课与家长安排的培训班与兴趣班。

  其实,教育者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不是不懂,为孩子减负的办法并非没有。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土壤仍然存在,一次次“减负令”的实效被应试教育消弭得所剩无几。所以,如何减负是一个具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减负指标如何设定,学校如何执行,如何监督与问责,教育部门应有周到的制度安排。

  教育部门出台减负令不难;难的是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免遭偏题、怪题、难题的困扰。在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在依靠考试选拔人才的当下,改变应试教育氛围确实不易。不仅学校不愿给孩子“减负”,家长也普遍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身体方面只考虑增加营养,即使家长心疼孩子很苦很累,但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也不愿意给孩子“松绑”。尤其在毕业年级,即使学校不给孩子加码,家长也会主动给孩子买各种学习资料,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逼着孩子向偏题、怪题、难题冲刺。

  一言以蔽之,要终结小学数学题难倒硕士父母的怪现象,关键的问题在于,健全教育监督机制,改革教育评价手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
 

责任编辑:narina【收藏】
上一篇:昆明大学生当街被掳走成砖厂黑工当地失踪8人
下一篇:初中生家长必读:家长应少说这7句话多做8件事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