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借助旅游平台发展生态旅游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促增收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7-05 09:31:17  来源:黔东南人民政府网  


  黔东南人民政府网讯 黔东南是全国十大林区之一,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2.2%,森林资源面积达188.73万公顷。但由于国家禁伐森林资源,黔东南林区群众守着金山要饭吃,部分群众仍然处于贫困线以下。近年来,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依托资源优势,采取林下种药材、养禽、发展旅游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帮助群众致富。

  林下种药材是黔东南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因其亚热带湿润气候,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土层肥厚,保水条件好,十分适宜中药材生长,目前、黔东南已投入资金10910万元,以林药套种模式在施秉、锦屏、剑河等多个县市大力发展太子参、白术、何首乌、勾藤、天麻等林药产业,目前全州林下种药材利用森林面积已达到12938亩,实现总产值21250万元。特别是施秉牛大场地区,因为发展早、规模大,已成为西南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仅去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产值4.8亿多元,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1/2以上来自中药材,依靠中药材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户就有40多户。 林禽模式、林畜模式也是黔东南发展林下产业的主要模式,通过养鸡、养鸭、养牛羊等特色牲畜养殖,让林区群众走上致富路,据介绍,目前全州林禽养殖已发展到563500只。牛、羊、猪等养殖已达13280头。部分群众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实现了致富。

  林游模式是黔东南未来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之一,旨在借助旅游平台大力发展森林农家乐和生态旅游项目,在不破坏生态资源的条件下,让林区群众增收。如镇远县的铁溪旅游景区和已投资463万元发展的高过河利用3650亩喀斯特原始森林发展的森林景观旅游,农家乐;施秉杉木河旅游景区;从江岜莎旅游景区等,已成为黔东南林游模式的典范。

  同时,林蜂模式、林菌模式、林菜模式等林下经济模式,在黔东南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黔东南的蜂蜜产量每年约1000吨左右。仅锦屏县野桂花蜜已闻名省内外,现在年产量已达90吨,产值360万元。林下培植香菇、木耳、竹荪、灵芝等菌类特色产品和折耳根、魔芋、辣椒、薇菜等特色产品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好。黔东南林下经济将成为林区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责任编辑:tangyunfang【收藏】
上一篇:禄智明副省长到麻江调研 要求引进人才确保工作高效运行
下一篇: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副主任范一大到黄平调查山体滑坡灾情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