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桃乡党委书记郑珍君说:“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蜜桃产业在客楼乡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支持群众大力发展水蜜桃产业,规划到2015年,建成思州颐红水蜜桃基地10000亩,年产量达2500万斤以上,将客楼乡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蜜桃之乡”。
水蜜桃产业化发展不仅给山乡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还使肚朝黄泥背朝天的农民翻身成了”富翁“,少数农民上山干活还开着轿车去,这在偏远的山村形成一道奇特的风景。
近几年来,岑巩县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狠抓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以杂稻制种、优质烟叶、优质粮油、优质果品、茶叶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实现较快发展,创建了“思州牌”果品、水晶米、绿茶等一系列农产品品牌,为农产品进入市场转化为商品、提高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龙江河畔便利的交通优势和区位地理优势,发展壮大文旦柚产业,县果品公司采取“公司+组织(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文旦柚这一“金牌+名牌”产业。广大果农不用愁技术,不用愁销路。公司、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上门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老百姓种植积极性很高。目前,全县文旦柚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文旦柚种植基地,年产柚子500万公斤,年产值3000余万元。项目涉及4个乡镇27个村,带动全县5700余户计2.4万人种植文旦柚,许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并涌现一批典型户,年收入达10000元以上的有100余户。
依靠客楼乡高海拔的特殊气候条件,发动群众引种颐红水蜜桃取得明显成效,全乡水蜜桃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果品畅销,供不应求,远销两广、江浙、安徽等地及省内周边市场。
依托地方人文资源和比较优势,坚持把杂稻制种、优质稻、烤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来抓,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目前,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特别是积极推行杂稻制种产业化经营,实行企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从体制上搞活了杂稻制种产业,全县有1.06万户3.8万人的农户从中受益。
目前,全县发展烟叶生产3.2万亩,实施杂稻制种3.12万亩,建优质果品基地3.8万亩(其中,思州柚2万亩、颐红水蜜桃6000亩),新建和改造茶园2000亩、油茶1.25万亩,实施中药材种植2万亩。2011年,该县实施的杂稻制种、优质烤烟和优质果品”三大产业“,农民从中创收1.12亿元,惠及近2万农户。(岑巩县委宣传部 张维军)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