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施秉杉木河漂流节 三天三夜唱亲歌(组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6-25 11:39:30  来源:  

  

 

  巨型歌棒

 

 

  奇妙的歌棒符号
 

  金黔在线讯 6月23日,在施秉县举行的杉木河漂流节上,当地苗族民间艺人向宾客奉献了一场以《刻道》展示为主的苗族风情歌舞表演。

  《刻道》系苗语称谓,即“刻木”或“歌棒”,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或方形的木棍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刻道”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各族群体中,至今惟一保留的刻木记事符号,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记事实物和该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不持歌棒3天3夜可唱完,手持歌棒3天3夜也唱不完。”施秉县苗学会副会长吴安明告诉记者,《刻道》主要流传于施秉县杨柳塘镇一带,同时也在黄平、镇远、凯里、贞丰等地苗族群众中流传。而今在杨柳塘镇一带传承地,由于歌师早已掌握和熟悉了“歌棒”的歌词内容,他们凭记忆也能歌唱了,因此逢户外节日活动时,很少有人将“歌棒”携带上了。

  据悉,《刻道》有一万多行歌词,苗族先人就用各种外人难以读懂的横、竖、叉等简略符号,记录《苗族开亲歌》,并将一万多行歌词的目录刻在一尺长的小木棍上,便于随身携带。因此,“歌棒”又被比喻为苗族歌师手中的手提电脑,因为一支歌棒在手,苗家人唱“三天三夜”的开亲歌都不会忘词。

  “歌棒”一般一尺多长,但其长短粗细方圆无严格限定,微型的“歌棒”可以放在口袋中,而在黄平县黄飘乡蒙加村,有户人家还制作了一根3米长的超大“歌棒”。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做临工伤左脚 阻工索赔偿 法官巧调息纷争
下一篇:生育关怀—微笑行动让唇腭裂患者不花一分钱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