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生活网消息 6月5日,麻江县法院与县司法局共同深入到贤昌乡甲尔村,就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与该村“两委”班子及调解委员会全体同志进行了座谈。
该县的“诉调对接”机制,就是以甲耳村人民调解工作为平台,将人民调解与诉讼工作相衔接,在调解民间矛盾纠纷过程中,人民法院派员参加,对调解程序、适用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等进行把关,对调解成功并达成协议的民间纠纷,人民法院当场予以司法确认,减少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环节,降低诉讼成本。
该县法院、司法局、辖区法庭多次深入甲耳村调研,此次座谈会达成四点共识:法院在村委会设立法官驻村工作室,不定期指导村组开展调解工作,为辖区群众答疑解惑;构建以辖区人民法庭为核心,以乡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和村调解委员会为依托的调解网络,实现民间调解和司法确认直接对接;法院定期选取典型案例,进村巡回审理,通过庭审观摩、现场指导调解、确认调解协议等方式,对村民开展普法教育,密切群众关系,促进诉讼和谐;建立“司法便民卡”制度,将辖区人民法庭、司法所、调解委员会成员的联系方式印制成便民联系卡,并附上调解、确认、诉讼须知,方便群众了解矛盾纠纷处理知识。
实行诉调直接对接,旨在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扩大法院调解网络覆盖面,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积极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发现在早、预防在先、化解在小”的工作目标,促进“平安和谐村居”建设。(龙文 沈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