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黔东南下基层驻村干部:真心换民心 老丁驻村故事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5-14 10:23:22  来源:  

真心换民心
 

  老丁驻村的故事
 





 


  在距黔东南州台江县城4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有一处800多人居住的苗寨黄泡,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靠种植传统作物和培育鱼苗为生,是周边地区小有名气的“鱼米之村”。两个月前,这里来了一位“城里的干部”,村里人都亲切的叫他“老丁”。

  老丁名叫丁道云,来自黔东南州老干局,是该州万名下基层驻村干部之一。

  老丁与“老犟牛”的故事

  3月20日,老丁来到黄泡村。

  3月31日,黄泡村有名的“老犟牛”刘永忠来到工作组驻地,找到老丁反映有人克扣他低保金,他多次反映,都没有解决。

  老丁觉得蹊跷,于是查阅了有关农村低保的文件,找村支两委了解此事,终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了个清楚。

  72岁的刘永忠,1956年时就参加修建西南铁路,在修铁路时受伤落下残疾,他的老伴现年70岁,患有严重白内障,常年卧床不起,两个孩子在外打工。2007年8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刘永忠享受农村低保。2010年,其低保名额转到他考取大学的孙子名下,孙子大学毕业就业后,又按有关规定转回到刘永忠名下。“老犟牛”不理解国家农村低保相关规定,对孙子读大学期间的低保名额转移产生了疑问,认为有人对他进行打击报复。

  4月2日傍晚,老丁来到半山腰的刘永忠家,与“老犟牛”拉起了家常,为两位老人作了政策上的解释,并告诉刘永忠,他的老伴也符合领取低保的政策,已经为她争取到了低保名额。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老犟牛”一直锁着的心结终于解开了,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

  从此,老丁和“老犟牛”成了好朋友,经常两人一起拉拉家常,喝上二两小酒……

  一时间,这件事在黄泡村800多村民里传为佳话,随便问谁,都知道“老丁和老犟刘”的故事。

  种桔梗不成功我老丁不回城

  黄泡村自古是有名的“鱼米之村”,但人们一直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保守思想,每年收入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开支,有时还得靠年轻人外出打工填补家用。

  老丁驻村后,一心想着如何帮乡亲们脱贫致富。

  4月8日,老丁请来州农科所种植专家吴元华实地到黄泡村考察调研,通过分析,专家们认为,黄泡村的土壤比较适宜种植桔梗和白芍等珍贵药材。

  老丁联系上中草药种植合作社,以“企业+农户”的模式,为黄泡村争取到22亩的桔梗和白芍试种项目。

  “我们种菜、种谷子、养鱼苗做得好,对种药材可是一窍不通,种得成不?”

  “大家尽管放心,种子、技术、化肥、农药都是公司出,村里只要出土地、劳力和农家肥,种成了人家还负责收购,我们是零风险。”村民们的疑虑,老丁早有准备。走进每一户人家,他都会耐心地把这段话细细说上一遍。几天下来,老丁的努力有了成果,村里有17户人家签订了药材种植合同,在陪着村民们去领药苗时,老丁心里笑得比谁都甜。

  谁知,一个星期后,老丁却着实被签下种植合同的村民们吓了一跳。农户们一点种药材的动静都没有,都在忙着他们的传统农作,打田、育秧、孵化鱼苗……

  好不容易争取来的22亩桔梗和白芍苗,再不下种就前功尽弃了,他赶紧找到村支书和村长商量,然后分头挨家挨户上门作动员。“五一”假期,他没有回家,而是帮助农户施种药苗,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桔梗是种下去了,但收成要到两年后,当地老百姓是头一次试种,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但他们相信老丁,因为老丁是他们的“领头人”。

  老丁是好人,是亲人,为了能留老丁在黄泡村呆长些,村支书龙正祝开着玩笑说:“丁大哥,你来我们村时间是一年,到时候你回去了,桔梗长不出来怎么办呀?……”

  听到村支书的话,老丁先是一愣,然后马上斩钉截铁地说道:“放心,这桔梗长不出来,我老丁就不回去!”

  老丁与15个苗家娃娃

  “丁伯伯……丁伯伯,我的桌子坏了……”

  “丁伯伯……丁伯伯,这是我打的野菜……”

  “丁伯伯……”

  这是15个孩子稚嫩的声音。与老丁一墙之隔的是施洞镇黄泡村的一个教学点,班上有15个人,都是5、6岁的小娃娃。

  在这个班的教室里,正好有15套课桌,是上世纪60年代的物品,很破旧。老丁喜欢孩子,回城间隙,他找到相关部门协调,想办法给孩子们弄来了乒乓球桌、球拍和羽毛球等体育用品。

  在黄泡村,老丁从不关门。他知道孩子们最喜欢吃糖,所以特意买了几盒糖放在架子上,好让他们自己来吃。农村孩子特别本分,每次想吃时只拿一颗,从不多拿,他们知道,其他的小伙伴也喜欢吃糖。

  大山里面到处都有山野菜,味道非常美。田间、地头、路边、房前屋后,野竹笋、水芹菜、鸭脚板、野蕨菜。每当隔壁孩子们读书声响起,老丁摆放在架子上的糖果盒旁总是多了几把小小的山野菜。

  “最难的是做基层群众工作,但是老百姓也最淳朴,只要你真心为他们做事,他们就把你当自家人……”穿着解放鞋,挽着裤脚,光着膀子,正在为村民扛柴的驻村干部丁道云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以销售“壮骨粉”为名 一跨省传销嫌犯利川落网
下一篇:"要想富先修路"发展中的黔东南需要更多优质公路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