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讯 “想不到,我每天上山采摘竹笋也能挣50、60元,真是发了‘笋财’。”近日,岑巩县大有乡腊恰畈村新屋组周国芝刚把采摘到的竹笋背上街,就被商贩收购一空,她高兴地说,这也是该县部分农村群众发“笋财”的一个缩影。
该县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森林管护面积近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竹资源也十分丰富,森林中野生竹面积较多,同时,该县群众也有在房前屋后种竹的习惯,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楠竹产业近1万亩,目前,全县可采摘竹笋的林地面积达20余万亩以上。今年来,由于雨水充沛,竹笋产量高、品质好,采笋子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围绕市场做文章,每逢乡镇赶集,就及时把新笋拿到市场上销售,采笋卖竹,已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经济来源。
随着季节变化,近期上山采摘毛竹笋、接着有水竹笋、苦竹笋、楠竹笋等,据了解,鲜竹笋市场价格每公斤2元左右,稍有加工,每公斤可买至4元,由于竹笋是原生态绿色食品,产品供不应求。据不完全统计,该县上山采笋村民1000人以上,人均每天可创收50元左右。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