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贵州苗绣的申遗发展之路 申遗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5-04 10:18:58  来源:  

  据中新网消息 “小娃个个认识书本,却认不得我们的绣样了。”60岁的杨秀珍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她从八岁起便开始开始学习刺绣。谈起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苗绣的境遇,杨秀珍用“焦心”两个字形容。

  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杨晓辉近日告诉记者,人们对苗绣失传的担忧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全球化进程伴随而来的城市化开始席卷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久居乡村的苗族青年男女开始外出务工淘金,整日绣花玩耍的苗家小女孩也开始把重心转向书本和功课。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趣味的不断变化,苗族青年人中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人也越来越少,苗绣艺人的数量就日渐减少。

  贵州省有430万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8.1%。据不完全统计,仅贵州就有160多种苗族服饰,苗绣的形式也十分丰富。“以最先被世界认知的贵州台江苗绣为例,绣制一件苗族盛装,就算绣得很粗糙也要1到2年,如果绣仔细一点3到5年是少不了的。”贵州省苗学会副会长杨德培告诉记者,正是因此,年轻人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经济利益而坐不住,一段时间里,关于苗绣失传的担忧开始在苗家人的心头弥漫。

  “苗绣的传统工艺就过去而言,整体水平确实略有下降,不过应该说在经历了一段波谷后,对苗绣的传承现在正处在一个上升期。”杨晓辉说。2006年,苗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政府层面,不仅确定了多名苗绣非遗传承人,对他们进行政策方面的扶持,而且截至2011年,贵州省已有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进驻中、小学,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课堂上增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

  贵州省文化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贵州省内目前有6名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传承人的最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传承人在当地传授苗绣技艺。”除此之外,传承人还肩负着参加政府公益性活动、文化交流,对外宣传贵州苗绣的任务。这对于贵州苗绣的传承和保护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目前,贵州苗族服饰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杨德培认为,苗族的文化背景使得苗族女性可以天马行空地创造出任意绣样,这种完全无束缚的艺术创作,不仅是苗族服饰“申遗”的法宝,也是苗绣在其他地方只能被复制不能被创新的主因。“苗族文化没有消亡,苗绣就不会消亡。”

  “最关键的是市场的带动作用,也将很好地促进苗绣的传承与发展。”杨培德告诉记者,正因为机械化生产的苗绣泛滥,才显得手工的苗绣尤为珍贵。目前在黔东南地区,已经有很多的苗绣手工小作坊,杨秀珍也在谋求办一个自己的绣场,除了自己绣外,还传授苗绣的技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苗学会会员曾丽提到,由于传统苗绣的艺术性、珍贵性、稀有性,苗绣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有些达到收藏级的绣片价值上万元人民币,一件上好的台江施洞破线绣衣的价格已经超过10万元。且这些年苗绣的收藏价格一涨再涨。

  “当苗绣不仅是一种民族文化传统的体现,更是一条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时,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留在家里刺绣而不是外出务工。”杨培德说。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州红十字常务副会长李润英等看望慰问车祸病人
下一篇:侗族大歌再次随总理出访国外 天籁之音倾倒观众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