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记者走基层:为梦剪彩(组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11-08 16:56:1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3

    据了解,因为过河,这里有被河水冲走淹死的;有从摇摇晃晃的钢丝木板桥上掉下去溺水而亡的;也有晚上喝醉酒了摔下河里丧命的••••••

    坪城村文书张成恩介绍说,三穗县全县有159个行政村,自2010年底,平城村是唯一一个没有通村公路的村寨。他说要修通村公路,首先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要修建通村的公路大桥。通过预算,修建公路大桥需要80万元左右,可是,修建大桥的钱又在哪里呢?

    平城村两委为此也开了很多次会议,都没有结果,最后村两委又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讨论,才决定靠集资来修建。为了能够顺利集资建桥,平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成立了建桥小组,他们还制定出了五条《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的第一条就规定了“凡是平城村现有的常住人口,或者有田土山林的,每人要集资400元”。

    张成恩说,坪城村有176户人家,有768人,如果按照每人集资400元来计算的话,也只能集到30多万元,还不到总数的二分之一,这该怎么办呢?

    为了让大桥能够早日开工修建,村两委再一次组织党员和村民开会讨论,最后又决定每人再增加400元。这样一来,等于每个人集资800元。即使这样,也还有近20万元的缺口资金无法解决。村长袁家文急了,他拉着文书张成恩一起去找建桥老板杨昌明商量,看看是不是先开工了,缺口资金再慢慢还上。

    当时杨昌明还怀疑他们能不能集到资。他问袁家文说,你们坪城要建桥,钱从哪里来啊?袁家文就说靠群众集资。他说靠群众集资可能不靠谱,如果这个钱集不起来怎么办?袁家文就和文书拍着胸口保证说用他们两家的房屋作抵押。看到他们诚恳迫切的样子,杨昌明也说,如果修不好这个桥,我也拿我的房子作抵押。最后双方才签订了建桥协议。

4

    2009年12月14日,平城大桥正式开始进行勘查施工,历时一年多,到2011年3月,这座大桥才全部竣工。
在采访的过程中,小伙子袁安钢很兴奋地告诉记者,他说现在我们这座桥修好了以后,我们开心极了,现在的小兄弟,小妹妹们,包括我们的下一代,全部都可以从这座桥走过去上学了,这是很幸福的事情。

记者走基层:为梦剪彩(组图)

    村支书杨长友也说,坪城龙门大桥的建成,大大方便了坪城村老百姓的出行。他表示今后村两委将以此为契机,以此为起点,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并搞好坪城村一系列后续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甚至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他还说“要让坪城的土中生白玉;要让坪城的山上结黄金;要让坪城的河水苦变甜;要让坪城的风景留客人”。

    连接平城村的桥,从古至今,风雨飘摇,它经历了圆木桥、木板桥和钢丝桥的演变,今天终于变成了狂风吹不倒,洪水打不垮的石拱桥,十几代人的梦想今天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那些因为没有桥而又不幸死于河中的人们,是不是也应该——魂兮归来?

    记者述评:平城村两委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他们不等不靠,用自己铁定的行动努力践行着“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胜利”的“三敢”精神。

    对坪城人来说,“三敢”精神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它是一种具体的、果敢的行动。他们同时还借鉴和发扬了闻名全国的小岗村和华西村的光荣传统,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个有胆气,有志气、有凝聚力的村寨,一定会成为贵州,成为黔东南,成为三穗邛水河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颗灿烂明珠。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100多家企业聚集凯里展示我州农业特色
下一篇:凯里警方15小时侦破“11.06”学生被杀案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