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商:4元钱的标准,只能保证每顿饭6钱肉 ●校长:3元钱的成本,我们能把伙食做丰富
9月29日,一则题为《贫困山区师生不堪食堂剥削奋起反抗》的帖子传遍网络。帖子的内容是19张照片,上面显示的是,9月26日,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埋锅造饭”。发帖者称:食堂被承包商承包后,饭菜质量不过关,学生营养跟不上。学校与承包商协商无果后,承包商“罢炊”,“全体师生便奋起反抗另起炉灶”。
此帖经网络转载及各媒体报道后,该校“学生的吃饭问题”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本报曾连续报道)。
在各方重视下,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该校学生重回食堂,吃起了承包商所做的饭菜。但校长称“食堂的经营权将在11月15日之前收回学校管理,这期间,仅仅作为过渡期。”
这所学校,就是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
“埋锅造饭”踪迹不再
10月8日是学生国庆长假返校后的第一天。昨天早上10点,记者赶到了东朗中学。
学校位于东朗乡最高的一座山坡上,校门口正对的就是教学楼。教学楼共四层,有800名学生在这里就读,其中680人是寄宿生,需要在学校就餐。
学校的食堂,位于校门右侧。而当时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埋锅造饭”的灶炉就在老师宿舍旁。但记者到达现场时,四个灶炉上堆满了木头,已经看不出“埋锅造饭”的痕迹。
拍摄并在网络上上传照片的是该校教师代表会的主席石刚。接受采访时,石刚称:上传图片时,本以为只局限于纪实摄影的艺术交流,用词上有夸张成份,万没想到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部分媒体的转载,实乃无意之举。
但他同时表示,希望在网络和媒体的关注下,学校能顺利收回管理权,“让孩子们能吃得更好一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