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吴兴文 周志光) 为进一步保护和挖掘侗民族文化,抓好侗民族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工作,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9月29日,黎平县成立黎平侗学会。会上,省侗学研究会为黎平县侗学研究会授牌,按照侗学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黎平县侗学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
黎平是全国侗族人口第一大县,是侗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珠联壁合,尤其以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侗族文化独树一帜。被国内外游客赞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地首选地之一。
长期以来,黎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全县上下全力以赴,积极开展民族文化抢救与保护工作。其中,投入近千万元用于侗族大歌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经过8年的努力,2009年9月30日终于申报成功,侗族大歌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侗族大歌的申遗成功,使黎平在国际国内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人们对侗族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侗族文化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全人类的。打造“侗族文化”品牌,发扬光大“侗族文化”是黎平52万各族人民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
黎平县侗学会成立后,将与黎平和贵州民族学院联办贵州侗族文化研究院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努力打造黎平侗族文化品牌,强力推进“旅游兴县”战略,不断提高黎平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黎平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