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通讯员 陈举)近年来,该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区域、土壤和自身特点优势,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农产品,形成了一批特色专业村,有效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
通过几年的培育,初步形成了以生态旅游接待制作主导产业的野洞、何家榜、黄猫、温水塘村;以优质甘蔗为主导产业的平溪大寨、亚印、翁岩、旧州白水、草绿坪村;以种桑养蚕为主导产业的波洞、龙井、仁里、新庄村;以优质烤烟为主导产业的泥巴寨、木江、大坪、乌马河、万丈、山坪村;以无籽西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新州片区、东坡、沙井、罗朗;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的旧州、重安镇;以长线辣椒、小米种植为主导产业的谷陇、苗陇等乡镇,特色农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去年来,该县推进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550户,人工种草1.1万亩,畜牧水产总产值完成27188.6万元,烤烟面积1.52亩,种植优质无籽西瓜1.96万亩,特色无公害蔬菜7.87万亩,中药材1.42万亩,经济林果2825亩、甘蔗2895亩,优质马铃薯10万亩。野洞村野生蔬菜“种植-收购-加工”产业与日本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订单产品在蕨菜基础上,增加了黄花菜、生姜等,实现了产品多样化。寨碧村的鸭苗孵化→蛋鸭养殖→鸭蛋加工产业,孵化鸭苗70000余只已投放市场,已带动周边群众养鸭200余户。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