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凯里经济开发区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06-09 09:15:21  来源:  

 

    本港讯 (《黔东南日报》记者 周重新)初夏时节,走进凯里经济开发区白午村,只见瓜果飘香,“白午红薯”苗圃长势良好,正待移栽之机,处处是一片盎然景象。“今年,我们将继续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品牌,紧抓特色产业经济,全村已建设红苕基地近800亩,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正与康尔佳、村姑山泉等企业开展村企合作,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在去年取得57万元的基础上,突破到100万元的村级经济。”村支部书记金德光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凯里经济开发区,是全州第三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该区在中央、省委和州委的指导下,紧紧立足村级组织和企业发展实际,扎实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并初步取得实效。


    自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凯里经济开发区围绕“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推动开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主题和以“开发区成为黔东南现代工业的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凯里城市经济圈的动力区、财政收入增长的活力区”活动载体,积极探索试点工作模式,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在试点工作中,该区立足开发区定位的特殊实际,切实把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到企业和村级组织中去。

 

    一是建立工委委员联系企业、村居、中小学校联系制度。每一位工委委员负责联系“一村一企业一学校”,定期深入联系参学单位指导工作;二是强化试点工作,企业、村居、中小学校支部的《实施方案》紧扣“一题四载体”。如白午村确定“为民生、办民事、重民意”主题、“践行科学发展观,把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的载体和“如何依托第二工业园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课题,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许;三是开展 “一村一品”活动,每村都已确立一个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白午村“红薯冬瓜”、红岩村“花菜西瓜”、铜鼓村“铜鼓农民画”、和平村“水上养野鸭”等品牌;四是积极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再就业,以村为单位建立返乡农民台帐,安置返乡农民工达347人次;五是村居参学单位在开门纳谏、倾听民生、集中民智基础上,实现学习实践活动全覆盖,抓产业导向,注重民生利益,拟定村级经济发展政策、制度和规划等。


     目前,凯里经济开发区“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践行,“四载体”在主题的统筹下得到了很好落实。

 

    一是强基础取得新突破。围绕大凯里建设,紧扣“拉框架,拓新区,强功能”城建工作思路,以开司路建设为抓手,以火车站落座为依托,努力破解城市建设难题,力争用5年左右打造“绿树成荫、路网成型、市容整洁、功能齐全”的城市环境,提升开发区城市形象与品位。

 

    二是调结构取得新突破。围绕开发区功能定位,着手对区内工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改变过去单一工业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向多元化、高科技化方向发展。目前,黄帝尾气治理和中泰生物制药建设这两个全州科技含量最高、知识产权最多,预计经济社会效益最好的企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良好,下一步两个项目的投产将标志着开发区从一般性工业区向现代工业区转型。

 

    三是重民生取得新突破。切实抓好失地农民就业和土地流转,拟在翁义村进行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将土地征收为国有后5%返还村集体经济;建立失地农民基本情况台帐,对失地达50%的农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对所征收土地田补助400斤大米/亩、土补助240斤大米/亩;对农民进行就业培训,成立劳务输出服务队,已帮助347余名失地农民找到合适岗位,做到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推行城市小区建设,拟建安置房550套,首批建设250套已动工,确保失地农民“失房不失居”;助企业应对危机,给企业打气、解难、增强信心,已梳理企业困难和问题8条,现已解决5条,解决率达63%。

 

责任编辑:dreamlak【收藏】
上一篇:我州对年销售500万以上企业暂缓征收有关费用
下一篇:我州瞄准市场需求农业产业多点开花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