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日前,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组织在全州各县市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村火灾隐患查找原因分析活动顺利结束,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黔东南州消防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特别是农村火灾事故突出,消防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当前,已进入深冬季节,全州面临农村火灾多发、高发的严峻时期,为切实防范农村火灾事故发生,黔东南州委、州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州开展农村火灾隐患查找原因分析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一次农村火灾隐患查找、原因分析活动。通知下发后,各县市结合全州安全生产大检查大督查活动,集中力量,对全州农村所有20户以上木质结构无间距连片自然村寨,采取进村入户“进门式”开展火灾隐患查找活动;各县市对查找出的火灾隐患,认真分类梳理,逐一分析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特别是对近年来非重点原因(做饭用火等以外的)引发火灾比例越来越高的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真正查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各地在找出问题的同时,积极分析原因,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进一步有效防范农村火灾事故发生。
从各地查找分析上报材料来看,因黔东南州经济总量较低,对消防投入不足,加之受历史、习俗等各种因素影响,全州农村火灾隐患量大,火灾高发、多发的严峻形势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烧了一个寨、毁了一片林、贫困数代人的现象没有得已根除,民族大村寨、旅游村寨甚至农村防火试点村寨仍时有火灾发生,甚至一年烧掉一个旅游大寨。农村消防工作深层次的重大问题、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多年来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全州火灾多发的原因在于: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未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村消防工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大意义和关联性,重视程度和领导力度不够,农村消防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制落实不力;二是政策措施不配套,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群众利益的协调机制不健全,村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投资分散,农村综合改革滞后,实施建设项目时各自为政,单打独斗,“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未能有效整合,形不成合力;三是为保护珍贵的民族旅游和文化资源,必须保留住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木房建筑风格和民族习俗、文化,保留浑然一体的大寨风貌,但包括消防安全在内的“硬件”、“软件” 保护措施十分滞后;四是科技含量低,未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技术建设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消防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五是农村消防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经费保障不力,整治农村火灾仍停留在低层次和“治标”上,达不到“治本”的目的,反而浪费了资金和政策资源;六是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发展缓慢,稳定性差;七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深入、不普及,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素质不高,抵御火灾能力弱。
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各地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措施和对策,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种政策、项目、资金和行政资源,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农村消防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涉及部门多,社会关联面大。要遏制农村火灾高发、防止火烧连营的重特大火灾,必须坚持治穷和治火相结合,“挖穷根,送火神”,打破“越烧越穷、越穷越烧”的恶性怪圈。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他们才能以足够的热情和持久的动力创造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要满足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政府引导扶持,防止急功近利、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要。三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资建设机制。以国家立项为主,财政出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捐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充分调动政府、乡村、农民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消防试点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群众参与度。同时应建立健全“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长效建设和管理维护机制。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建设。各级政府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治理火灾为重要支点,在全面摸清黔东南州包括农村消防设施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底数的基础上,完成项目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和差异性,以州或省政府名义,将黔东南州农村消防工作涉及的“寨改”、“房改”、“灶改”、“水改”、“电改”、“路改”等农村消防建设项目与其它项目工程进行捆绑,作为整体项目,向国家有关部委甚至国务院申报,由国家作为试点项目立项支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投入,不宜再拖。若错失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农村消防工作的很多困难将越拖越大,损失越大。五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优先完成紧迫、易行的建设项目。在推进落实《黔东南农村消防试点建设方案》的基础上,要统筹人畜饮水工程、渴望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小型公益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一并解决,尽快完成消防水池、消防泵、水带水枪、消防管道、消火栓等为重点的消防设施建设。特别对建在山腰、山顶的缺水大村寨或林区村寨,要坚决防止寨火、山火交互发展,在寨旁、山顶抓紧修建大容量的、蓄存雨水良好的高位消防水池(或水库),铺设环状消防给水管网,设置取水点,配发消防泵、水带水枪,组建义务消防队等,保证每村每寨随时蓄有上千立方米的水(该水源平时蓄积的余量部分可作为农民开展生态家园建设的生产生活用水,一旦发生寨火或山火,就是扑灭初期火灾的消防用水),有效扑救初期火灾,避免火烧连营。六是对有积极性、条件成熟的县、镇、乡、村和农户,省、州政府可先垫付规划和建设启动经费,尽快组织实施,抓好示范村寨的消防建设改造工程,更好地发挥消防示范村寨的示范带动作用,所垫付的资金再向国家申请补助。
(张正特)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