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感受新年热闹氛围,黔东南这两地迎来龙灯祈福活动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3-01-31 14:22:13  来源:黄平微讯、ZAKER黔东南  

  时隔多年,黄平县再次迎来龙灯祈福活动
 
  时隔多年,黄平县龙灯祈福活动即将“回归”,隆重举办舞龙、花车活动,多年前的那份热闹还在吗?日前,记者走进部分花车、舞龙制作现场,提前感受浓浓的新年热闹氛围。
 
 
  在花车制作现场,技术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对花车各组成部分进行组装制作。花车以生肖兔为吉祥物,在花车周身融入黄平美丽山水、特色景点,整个花车色彩绚丽喜庆。
 
  走进新州镇十里桥村,民间艺人们在加紧扎制、排练龙灯,十余名村民有的围在一起练习,敲着锣,打着鼓,有的在制作“龙珠”,有的在制作龙灯用的蜡烛,为“初九出龙”仪式做好前期准备。
 
 
  “我们这条龙是叫中华东方龙,我们十里桥村初四就开始筹备来了,现在基本上完工,明天就出龙了。”黄平县新州镇十里桥村村民杨廷德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
 
 
  随着敲锣打鼓声响起,东门村17.3米的长龙在队员们的挥舞下,活灵活现,长龙追逐着龙珠,尽情地飞跃、翻腾、游动,现场气氛好不热闹。“大家现在辛苦点,好好训练,争取在明天的比赛中获得一个好的名次。”黄平县新州镇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向安林给队员们鼓励说道,在以前的比赛中,东门村还得过一等奖、二等奖,所以我们这次要一定拿出精气神来舞龙,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据介绍,黄平县今年共有16条龙灯、7辆花车参加活动。其中,在新州镇游行时间为1月30日下午13时开始,晚上19时在县城文化广场举行龙灯比赛;在旧州镇游行时间为1月31日晚上18时开始。
 
 
 
  火爆刺激的贵州台江苗族舞龙嘘花习俗
 
  贵州省台江县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的惊险、火爆、刺激。每年春节过后,台江人民和各地游客都在期待着元宵节惊险火爆的台江苗族舞龙嘘花,这一习俗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
 
 
  台江县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的美誉,这里有汉族屯堡文化,苗汉文化的碰撞与结合,形成了更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其中,苗族舞龙嘘花习俗就是苗汉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记载,舞龙嘘花源于何时无法考证。"自从汉代舞龙起,唐宋时代亮的灯",据民间流传的"四言八句"和"花灯歌"所唱的内容来看,龙灯文化源于汉代。明洪武年间,汉文化进入苗疆,舞龙嘘花在台江开始形成。清雍正年间开辟苗疆,大量的军屯和民屯进入到苗族地区,带来了汉族文化。特别是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以后,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碰撞交融,舞龙嘘花走向成熟并盛行。由此可见,舞龙嘘花习俗在台江已有几百年历史。苗族的龙文化与汉族的龙文化,即苗族的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与汉族的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企盼心理找到了融合点,从此这一文化现象在台江久盛不衰。
 


 
  关于龙灯的起源。民间还传说,金龙错播行雨,唐朝天子李世民梦助魏征错杀金龙。后于地府十殿阎君审明,特封金龙于每年正月十五日,在民间收受香火、纸钱。金龙受封后,将水族众将列队出游,由排灯开路带领众虾、蟹、鱼、龟等于人间家家户户驱逐瘟疫,将一切灾难赶出门外,把吉祥幸福留在人间。因此,从唐代至今,民间把龙当作吉祥、幸福的象征,每年在元宵节就用篾条编扎出金角老龙,用白纸表糊,彩画出千姿百态的水族众将金鱼、龙虾、金龟等花灯,内点蜡烛如活生一般,通宵达旦,尽情玩耍、热闹非凡,给辛苦一年的人民百姓带来无比紫气、安乐、吉祥。
 
  台江苗族将汉族的舞龙文化经过多年苗族化的改造,成为现在仍然还在流传的舞龙嘘花习俗。舞龙嘘花习俗分布在台江县9个乡镇(街道),以县城周边为中心,覆盖施洞镇的塘坝、芳寨、偏寨、杨家寨、平兆、巴拉河、小河,革一镇的街上、茅坪、大塘、排生、江边、小黑寨、大寨村,排羊乡的排羊寨、屯上村、富强村等。
 
  2021年5月,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台江苗族将自己的龙文化运用到汉族的舞龙文化中,最早是用稻草扎制草龙,让孩子们作为农闲窜户问候讨吉的一种方式。随着苗疆大门的打开,清水江航运引来了大量的汉族商人,流官和部分商人在台江的定居后需要与当地苗族有一定的文化认同,舞龙便成为文化认同的交点,草龙演化出的"亮龙"和"硬龙"在台江盛行起来。
 
  此时,嘘花筒的制作技术在民间已十分流传,苗族人将调配芒硝火药的技术运用到制作嘘花上,用竹筒装上芒硝、硫磺、木炭灰、钢沙、玻璃面、捣烂混合装竹筒或粽树筒,加放引线,捆在小木凳上,点燃后施放出斑斓耀眼的嘘花,他们用嘘花的方式展示舞龙者健壮的体魄和勇敢的精神,并用火花让龙进行洗浴。
 
 
  台江龙灯故事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各类龙制作不一,代表寓意不尽相同,是难得的原生态龙文化圣地。
 
  草龙:草龙是用稻草编扎而成,用一根编织好的草绳,从龙头到龙尾,把编成的每节龙身串制成整条龙,分别在每节龙身上插上点燃的木香,人们认为,这草把龙可以驱虫去鬼,清洗一切不干净的东西。草龙观赏性虽然不强,但名气最大,民间认为它是真龙,上可通天,故民众敬之。
 
  亮龙亦称节节龙:由龙头和数节龙身组成,整条龙身用彩布连接,内点蜡烛或灯,明亮透彻。节节龙舞耍时灵活、轻便,可进可退,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说节节龙源于宫廷的汉族龙。
 
  硬龙也称为硬颈龙:硬龙用3至5条篾条作脊背,用若干竹圈作龙身,连接成整条龙,全长20米以上。舞动时如真龙在翻滚,腾云驾雾,十分壮观。
 
  据史料记载,古时出龙拜年均在初九,因过去皇帝是九五之尊,民间玩龙要服从于官府,故出龙不得超过初九,须在初九出龙。九也是苗家数字的重叠,表示多的意思。
 
 
  出龙一般在初七或初九单数日。舞龙灯时全村寨男女老少参与,有些还穿盛装出席,甚是隆重。但是,扛龙队伍一般都是青壮男人,女子一般举花灯故事或者尾随助阵。出龙当天晚上,举行开光仪式,准备好酒、肉、鸡,香纸,由村里的长老来主持,面对龙头说"四言八句",给全村人祝福,驱灾辟邪。然后众人扛着龙灯,敲锣打鼓去祭拜村里的土地菩萨,水井,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拜完毕,将龙灯在村寨里亮相,去各家拜年。每到一户,主人都放鞭炮接龙,龙到神龛前磕头后就在堂屋边舞边说吉语,主人家给舞龙者敬酒添肉赠糍粑、钱米。接龙时,扛龙队伍一般都要有一定的酒量,喝得越多,主人尽兴就给礼钱越多。龙灯钻家拜年后,接龙主人都扯下几根龙胡须作为吉祥物保存。
 
  龙灯一般在正月初十四到台江县城拜年。接龙的单位有政府、机关部门、店铺,还有居住在县城的亲戚朋友。当然,如果想接子接福,部门和个人也可以主动接龙,给龙灯队伍敬酒、送礼。拜年结束后,龙灯集中进行舞龙嘘花展示,有些村寨还有舞狮。
 
  正月十五元宵节,群龙归堂,由各村寨组织的龙及玩龙队伍,从四面八方云集台江县城,尽情地舞龙嘘花狂欢,这也是玩龙最为高潮的活动。元宵节的晚上,各村寨挑选年轻力壮并且勇敢的男子扛龙舞龙,因为舞龙嘘花比赛的胜负,与团队精神至关重要。人们用当地民间自制的土火药花筒,沿街等候龙的到来,一旦龙进入城内、舞龙者高喊"花来了、花来了",嘘者手持花筒蜂拥而致,点燃自己手上的花筒,花筒发出"呼呼"的喷射声直指龙头、龙身,顿时,火光滔天,犹如波浪,一浪翻过一浪,几十条龙灯陷入一片火海,围观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舞龙嘘花之夜,人称为勇敢者的狂欢之夜。舞者赤身裸体,不怕火花烫伤;嘘者也是勇敢者,不怕追逐的劳累和艰险;观者也是勇敢者,不怕花筒四射,紧追围观。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舞、可嘘、可观,惊险火爆的场面,由于舞龙嘘花燃起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之火,活动往往通宵达旦。
 
  施洞清水江一带元宵节玩的是硬龙,与台江的舞龙嘘花不同,这里流行"炸龙",不是对龙嘘花,而是用炮火对着舞动的龙灯进行"轰炸"。
 
  接龙拜年必须放炮火,龙灯队伍冒着炮火进家拜年,然后集中在一起舞龙炸龙。炸龙时,几条"硬龙"齐聚在一处,龙身盘旋舞动,叩首摆尾,左右翻腾。人们纷纷点燃捆绑在竹竿上的鞭炮伸向龙头龙身,或直将点燃的鞭炮抛到龙灯队伍之中。其情景威武壮观、荡人心魄,形成一片人龙共舞、老少同欢的壮观场面。
 
  元宵节过后,各村寨择日进行化龙,一般在正月初十七或十九单数日进行。人们将龙带到河边,由巫师或一人口念巫词一番,祈求龙保佑大家在这一年里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希望在来年再保大家吉祥如意。并燃香、杀鸡,将龙烧掉,让龙归海,将拜年所得的财物买酒买肉,邀请亲朋好友与全寨人聚餐,亦称吃龙肉,舞龙嘘花这一节日宣告结束。
 
  苗族舞龙嘘花习俗,在沿袭相传几百年来盛况不减,成为全民参与的重要活动,充分体现苗族传统文化,反映了民族的心理特征,起到了聚族凝心、社会和谐和民族大团结的作用,并成为当今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旅游资源,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叶敏【收藏】
上一篇:贪小便宜吃大亏!黔东南一人网络刷单被骗二十万余元
下一篇:全国各市州之首!黔东南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达536个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