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心理专家谈医生压力:科室应配备临床心理工作者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04-04 10:48: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前,四川一位医生因工作和家庭压力而自缢身亡。在令人痛心之余,越来越多的人再次关注医生这一职业。重压之下的中国医生如何纾困?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公共卫生副主任张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生应培养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并建议每个科室配备一位临床心理工作者,以此来应对因压力而出现的职业倦怠。

  “医生要时刻察觉自己的情绪,并罗列出重点按照轻重次序缓解”,张岚说,医务人员在自己压力应对和情绪管理时,需要有“问题意识”,医者为患者服务,也要关注自己。

  同时,张岚认为医院应当将医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每个科室要配备临床心理工作者,在未来不仅是关注病人,也要关注医生自己”。

  据《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在7000多名被调查医生中,九成医生表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八成人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最近一年没有带薪休假。超九成人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近五成人感觉“非常累”。

  当前,中国存在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情况,在缺乏有效分级诊疗的背景下,病人潮水般地涌向大医院。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医生与患者的相处之道往往在其身心健康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医务人员中建立‘巴林特小组’也是舒缓医生压力的重要方法”,张岚介绍,“巴林特小组”是一种聚焦于医患关系的病例讨论形式,由14至15名医生作为成员成立“巴雷特小组”,小组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组成,一名组员讲述自己曾经遇到或正在经历的医患困惑,然后其他成员共同讨论,从而达成共同认识,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

  在医生与患者的相处之道中,如何告知患者“坏消息”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张岚表示,在这样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如找安静之处、准备纸巾等,同时,医生需要换位思考,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心情,“眼神及肢体动作,这些非语言的东西,在传递时消息也很重要”。

  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在中国首创启动了“阳光医院”的项目,增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社会性关怀的能力。作为全国四大心理卫生中心之一,该院心理卫生中心承担着“阳光医院”项目研发、培训全院乃至全国医护人员的功能。(记者 胡敏)

责任编辑:陈合敏【收藏】
上一篇:女孩唤醒植物人与其结婚 2年后离婚称难抵抗现实
下一篇:教育部:重点高校可降分录取农村贫困地区定向生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