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三棵树镇欧瀑村驻村干部文美玲
本网讯 2015年3月,文美玲同志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从市红十字会来到三棵树镇欧瀑村,以驻村干部的身份,挑起了欧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的担子。
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不足,但多年红十字会的工作经历,让文美玲同志帮扶工作眼界广、点子多、思路宽,加上她在工作中热情大方、能说会道,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在担任欧瀑村“第一书记”后不久,她就和村干、群众打成了一片,并且很快适应了基层的工作,很好的进入了“第一书记”的角色。
驻村工作7个多月来,她紧紧团结和带领驻村工作组、村两委成员、党员和广大村民,找准发展方向,突出特色帮扶,为欧瀑村做了许多好事、实事,成为全村群众的好朋友,村民们亲切地称她“收集员”、“服务员”、“督导员”、“领航员”,爱称“四大员”。
深入调研,当好社情民意收集员
从市红十字会到欧瀑村,面对的是陌生的地域和全新的工作,文美玲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适应、边工作,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带头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摸排辖区内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影响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寻求驻村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并把群众每件细小的事情当做一件大事来办。
在2015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当欧瀑村妇女主任李玉春拉着文美玲的手说:“姑妈,我们欧瀑村的妇女姐妹们从未过过‘三八妇女节’,现在合并了,想借这个节日大家相互认识一下,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们今年可以过‘三八妇女节’吗?”听了她的话后,文美玲心里实在难过,当即就说:“可以,不但应该过,而且还要努力好好过”。
于是文美玲积极组织村“两委”召开筹备会议,分头到市、镇相关部门筹集活动资金,成功举办了2015年“欧瀑村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吸引了当地1000多名群众参与了活动,结束了欧瀑村从未举办“三八妇女节”的历史。
文美玲的真心也换来了民心,工作组很快就与当地村民打成了一片,村民由原来的不理不问,变成了有事没事都喜欢找她唠嗑。在文美玲同志的带领下,群众与群众、干部与群众都十分团结,人心都在向党聚齐靠拢。
经过调研走访,文美玲了解到,欧瀑村群众对于当地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反映最为强烈。对于这个问题,文美玲是清楚的,刚到欧瀑村驻村时,文美玲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口位于村民住宅区下方、紧靠公路边,一下大雨,就会流入夹杂着鸡鸭、猪、牛、羊等各种家禽人畜粪便,甚至死老鼠的脏水的烂水塘,会是欧瀑全村534户,2469人唯一的一口水井,由于缺乏卫生管理,水井又脏又臭,如果发生投毒或集体饮水污染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加之当时天气正在转暖,蚊虫增多,欧瀑村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大的社会问题。
群众的问题就是驻村工作组的履职方向,文美玲在召集驻村工作组和村支两委商议后,决定立即对欧瀑村的水源进行整治和规范管理。但由于缺乏建设经费,文美玲等人只能四处化缘,发挥各自的人脉资源,积极向上争取经费支持,在市民宗局帮助3万元经费、市水务局帮助25吨水泥的情况下,文美玲组织村民对水井进行了清理,并建起了围墙,搭起了顶棚,并定期安排人员对水源进行监测和管理。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文美玲等同志仅用半个月时间就解决了困扰欧瀑村多年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如今欧瀑村的水井流出的水清澈见底,村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甘甜的井水,对文美玲等人的感激之情也是溢于言表。
同时,走访弱势贫困家庭也是文美玲的必要工作之一。驻村以来,文美玲同志主动送政策、送服务上门,开展业务代办服务,走访五保户、病残户、孤寡户等弱势贫困家庭,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近7个月的驻村工作,文美玲率领驻村工作组,累计向上争取各类资金3万余元,利用各种节假日为57户72名贫困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送去了慰问金、大米、菜油、棉衣等生活物资,同时为困难群众解决困难40余件,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便利群众,当好组织建设督导员
说到欧瀑村第一次给文美玲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欧瀑村的村委办公楼了,第一天到达欧瀑村委办公楼时,斑驳脱落的外墙、杂乱张贴撕毁的公告、凌乱的办公室、村委门前脏乱的泥巴大院让习惯了机关工作的文美玲几乎都有点难以下脚。
因此驻村以来,文美玲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改善办公环境、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作首要任务来抓,2015年5月,文美玲等同志带领欧瀑村支两委到炉山镇海星村考察学习,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帮助欧瀑村委规范了工作程序,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大大强化了村干的宗旨观念和责任认识。
同时在上级部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文美玲同志还积极向州市部门和市内知名企业求援,通过上下奔波,在州卫计委等部门和企业的帮助下,文美玲等人共争取资金7.45万元,对欧瀑村委活动室进行了彻底的修缮,对活动室内外墙进行了粉刷,并配备了崭新的办公桌椅、电脑,硬化了村委办公楼前的路面,安装了宣传栏,彻底改变了欧瀑村村委办公楼面貌,也提高了村委为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2015年10月召开的三棵树镇党建“七看七比”(即:以大村为单位,看村级办公楼环境卫生比形象;看村级组织规范建设比制度;看村级活动阵地宣传比氛围;看村级发展思想比产业;看村寨环境卫生比机制;看卫生清洁户比美丽;看产业发展户比致富)观摩会中,欧瀑村各单项评比均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在全镇各村的争比进位中实现了弯道超车。
扎根基层,当好群众致富的领航员
选准一条符合村情的路子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重要基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村的发展不仅要“输血”更要会“造血”。
欧瀑村地理位置较偏,山地资源丰富,依山吃山,种田吃饭,只能勉强解决广大群众的“饭碗子”问题,但无法解决群众日益需求的“钱袋子”难题。面对眼前的“金山”、“银山”,欧瀑村年轻的、有劳力的家庭却只能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希望借此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
文美玲深知群众的生活困苦,她始终把发展村级经济作为驻村工作的重点来抓,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积极探索一条适合群众发家致富的路子。
如何选择发展的路子,文美玲想到欧瀑村村民放着丰富的山地资源、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交通,却只能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实在太可惜,如果用好这些资源将大有可为。因此她和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商议后,决定结合欧瀑村实际,用好、用足、用活欧瀑村的这些资源,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村的发展路子。
而早年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文美玲,早就听说种植中药材黄精好管理、收益高,且耐寒性好,种植区域广,为了能在欧瀑村发展这项产业,助农增收,同时也确保不伤害农户利益,到欧瀑村工作不到半个月,文美玲就起身自费前往重庆考察,经多方考究论证,在得知欧瀑村的地理气候环境适合种植黄精后,文美玲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黄精中药材种植。
由企业低价提供黄精苗给农户种植,企业和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农户种植黄精后,企业按照5元/斤的最低保护价进行收购。有了发展路子,文美玲带领驻村工作组和村支两委积极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和政策讲解工作,通过文美玲等人的努力,目前在欧瀑村共发展黄精种植100余亩,目前黄精长势良好,预计2年后亩产可达4000斤,1亩经济收入可达2万元;黄精进入盛产期后,亩产可达8000-10000斤,1亩收入可达4-5万元,相比以前农户种植玉米、水稻等普通农作物的收益有了成倍的增长。
但文美玲对于目前取得的种植规模并不满足,她希望通过黄精种植实实在在的收益,进一步扩大欧瀑村黄精种植的规模和覆盖人群,切实带领欧瀑村民早日致富奔小康。
“‘驻村干部’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责任。”文美玲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驻村干部,文美玲同志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始终坚持密切联系欧瀑实际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致力于加强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致力于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增收。她真正做到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力促进了三棵树镇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王洪波)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