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异味自来水 “没问题” 暴露 “大问题”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3-24 10:58:53  来源:新华网  

  据媒体统计,自今年1月以来,全国已曝出十余起自来水异味事件,而其中有多数“问题水”经当地机构检测认定“水质达标”,一些水务部门甚至拍胸脯告知民众“可放心饮用”,这就让许多人心生疑惑:仅凭直接感官就能发现异味的自来水,何以经过科学检测后却“没了问题”?

  事实上,我国从2012年7月起开始执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测指标达106项,与世界最严的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要良好”,在“臭和味”一项中更明确要求“无异臭、异味”。作为强制性标准,这意味着106项指标中任意一项不合格都代表水质有问题,当然也包括“异味”在内。而被普遍反映有异味的“问题水”被检测为“合格”,这究竟是由于公众的嗅觉“集体失灵”,还是相关机构“选择性失明”,答案不言自明。

  值得警惕的是,有多起异味事件中被迅速认定“合格”的“问题水”经后续调查发现了大问题。不久前兰州自来水异味起初被认定“水质达标”,而后则查明是因水厂进水氨氮浓度偏高。去年杭州自来水四度出现异味,多次检测也均报告“没问题”,直到今年1月终被确认是受低毒性化学品邻叔丁基苯酚污染所致。

  号称“合格”的检测结果被频频“打脸”,相关机构自然会被公众质疑检测能力及动机,此间失去的公信力更是难以挽回。然而有了前车之鉴,却依然有地方部门一遇上“异味”就立刻表态“没问题”,这种“条件反射”则更令人深思。

  缺乏全面调查就急着宣称“水质无恙”,与其说是在安抚公众情绪,倒不如说更像是要撇清关系。一些部门为了逃避责任,不惜“睁眼说瞎话”、把“异味水”认可为“达标水”,既暴露了对于国家标准的不屑一顾,更暴露了对民生问题的公然漠视。

  之所以会诞生这些“睁眼瞎”,一方面由于这份标准在许多执行环节落实不到位,相关部门对此不够重视,许多地方的水检测与处理工艺甚至都没有进行相应的升级。另一方面,国家对于该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管也不够到位,缺乏配套的惩罚制度,这也令一些部门对标准缺乏敬畏之心。再加上水质监测多由水务部门自检自测,往往难以保证透明和公正。

  水是生命之源,点滴之间折射民生大计。面对自来水异味事件,相关部门应本着公共利益至上原则及时问责,甚至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来积极化解“水危机”,既然有国家标准,就应该执行、监管到位,必要时更需惩处到位。(记者吕昂、商意盈)

责任编辑:田茂琪【收藏】
上一篇:自来水异味事件频发 多数检测结果称“合格”
下一篇:中纪委如何监管纪委书记 设新机构剑指“灯下黑”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