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义务支教 路边卖西瓜攒学费 大学生暑假怎么过?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8-11 16:52:4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记者 周燕玲) 当不少大学生选择在家孵空调或吹风扇度过炎热的暑假时,总有那么一群人忙碌穿梭于各行各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他们成为“打工族”“实习族”,利用暑假为提前进职场“练兵”,以增加今后的就业砝码。

  义务支教:累并快乐的难忘经历

  7月20日,由共青团贵州省委、中国青年报以及中国贵州高校传媒联盟联合发起的“走进乡村支教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走进遵义习水,为那里的孩子带去一个不一样的暑期生活。

  其中,支教的志愿者全部是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大学生,凯里学院大三学生徐成义也是其中的一员。

  “这次支教的感受比较多,我和其他的10名大学生一起备课、授课、做饭甚至洗衣服,每天起早贪黑接送学生。半个月的时间里,从一开始不被家长接受,经一番解释终于招收了63个在家无所事事的小朋友,再到最后学生和家长给我们送水果以及各种好吃的”,徐成义坦言,这次支教经历很难得也很难忘。

  徐成义还表示,此次经历也让他看到了贫困学生坚强不屈的生活。“支教的最后一天,我们十一个志愿者每人挑选了一个贫困学生带着他们去县城玩,他们基本上没有进过县城,有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有的连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但是他们生活很乐观,我问过一个小朋友想要什么?他说:我想要一本关于学习的书,因为奶奶不给买,而他爸爸妈妈都已去世了,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在采访结束时,他告诉记者,作为大学生其实更应该去社会实践,它不仅可以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也让自己更加珍惜大学生所占据的国家资源,如果还有这样支教的机会,自己肯定还会参加。

  在路边:帮父母卖西瓜 攒学费

  7月下旬至8月上旬,黔东南州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火辣辣的太阳使得人们热得“一塌糊涂”。

  然而,来自丹寨县兴仁镇就读于贵州财院的大二学生蒙俊同学,在这个夏天从早上7点至下午7点,一直守在丹寨县城至城江的公路边,帮家里卖西瓜攒学费。

  “卖得最好的时候一天有一千多元,一般的话每天平均能卖四五百元”,他说。据了解,城江西瓜因含硒糖量高,肉质沙甜,香脆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2013年,全村种植大棚西瓜890亩,仅大棚西瓜一项全村收入达800多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

  “我卖这一个暑假的西瓜就能攒够自己的学费,虽然坐一天是挺无聊的,无聊的时候我就玩玩手机就好了”,他坦言,在家里自己最闲,父母还有其他农活要干,如果不摘西瓜来卖的话,西瓜就会在大棚里烂掉。

  在结束完采访后,记者开车经过丹寨县城至兴仁镇时,发现路边时不时有像蒙俊差不多年纪甚至看上去更小孩子也在烈日下守着西瓜摊,或许就像蒙俊一样,他们守候的西瓜摊就是他们那一年的学费。

  新闻专业实习生:记者不是那么好当

  杨昌明,黔南师范学院大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今年暑假,他选择了实习,成为黔东南信息港的一名实习生。

  “每个人参与社会实践不一样,收获也就不同,关键是看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杨昌明表示,虽然实习还没有结束,但就目前而言,已经超乎了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

  他坦言,在实习期间参与了“黔东南生态文明论坛”、“凯里生态旅游文化节”以及“书博会黔东南分会场”等一系列活动的采访报道后,才发现记者是一个外表光鲜却很累人的职业。

  “不为名利而奋斗,只为理念而坚持”,这是杨昌明的QQ签名,或许就像他说的,记者不是那么好当,但为了理想愿意去坚持。

  图书馆:畅游书海备战考研

  刘娟是大连民族学院一名大三学生。这个暑假,她没有回三穗,而是选择留校学习,备战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暑假的校园很安静,图书馆和教师人少,是学习的好时光。另外,她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交流和讨论考研思路。

  在刘娟的理念里,留在学校并不是盲目埋头苦学,而是提升自我的历练。她目前已报了一个考研班,每天有专业老师讲课,自我感觉进步很大,学习的效率也很高。

  “我比较注重劳逸结合,学习之余还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或去和朋友聊天看电影。”刘娟了解到,暑假留校学生大部分是为了考研,也有学习第二专业的,她们的主要生活还是学习。

  大学生暑假该怎么过?如何过得更有意义?其实,并无一个标准,就像义务支教、在家帮忙、备战考研等,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或许,就够了吧!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科技支撑特色农产品“触电”借力走出黔东南
下一篇:我州州直事业单位上半年公开遴选工作顺利完成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