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1至6月 黔东南查处违反中央及省州规定247人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8-11 09:24:31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抓住反对“四风”问题不放,立足快改快见效,下大力开展“四风”顽症专项治理,动真碰硬抓作风,铁腕整治树新风,切实把改进作风的要求落到实处,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正风肃纪转变作风。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认真落实“五去五求”要求,着力解决请客送礼风、赌博风和机关工作纪律松弛等作风突出问题。召开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工作会议,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范围,作出安排部署。分层分类督查,保持查处高压态势,采取“摇号查岗”、设立暗访员、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等方式,按照督促检查以检查为主、明察暗访以暗访为主、查人查事以查人为主、事前事后以事前为主、通报案件以点名道姓曝光为主的“五个为主”要求,强化制度监督执行,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发挥震慑警示作用。1至6月,全州共查处违反中央及省州规定247人,给予党政纪处分44人,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200人;查处违规办酒7人,违规驾驶公车和公车私用6人,公款旅游3 人,违规参与打麻将25人,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看电影电视、玩游戏等违反工作纪律206人。通过内部文件、黔东南日报和电视台等载体,点名道姓通报了6起典型问题。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建设好机关效能电子监察、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群众工作电子监察三个平台,强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效能监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整治“庸懒慢浮贪”问题。

  专项治理集中攻坚。下猛药、出重拳,不折不扣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好改进作风这场攻坚站。严格精文简会,以州委州政府名义召开的、需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州性会议每年控制在10次左右,全州性会议比上年减少30%以上,以州委和州委办名义下发的文件数量比上年减少20%以上;严格控制和规范检查评比,除中央和省确定的检查评比外,其它检查评比一律取消,原则上不再设立新的检查评比项目、不要求县级以下为检查评比搞汇报材料;严格规范领导干部新闻报道,黔东南日报和黔东南新闻联播对州领导出席活动和会议的报道减少50%;严控和加大“三公经费”预算约束,通过支出控制、通报预警、动态监控、信息公开的方式,大力压缩“三公经费” 开支,从严加强和规范公车使用管理,全面开展公务用车清理,全面停止一般公务用车购置审批工作,对退休领导公车及时清退。清理超标公务用车29辆,查处违规使用公务用车行为19起。紧盯公款大吃大喝问题,采取到税务机关调取消费发票、开展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公务接待消费情况跟踪检查,对在贵阳发生的57笔公款消费中属于私人消费以单位名义开具发票的8笔消费进行纠正,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严格办公用房,全面停建楼堂馆所,清理停止新建党政楼堂馆所5 个、面积32153平方米,清理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用房457间、面积7931平方米;开展对“超职数、超规格、超编制配备干部,违规党政分设,违规进人、绕圈子进机关,冒充人头吃空响,弄虚作假改学历、改经历、改年龄”的五项清理整顿;开展“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明确具体措施和要求,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开展“走读风、赌博风、衙门风、庸懒风、滥办酒席风、优亲厚友风”和收送“网购卡”等“六风一卡”问题专项整治。

  制度建设长效管用。围绕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持续建立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的制度,推进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结合黔东南州实际,及时制定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二项规定》;紧密结合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制定下发《关于严禁国家工作人员参与打麻将的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操办酒席行为的通知》、《黔东南州国家工作人员工作纪律“八不准”》、《黔东南州控制和规范检查考核评比八项规定》制度;为切实把改进文风会风落到实处,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通知》;为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制定出台《关于严格执行作风建设若干纪律规定的通知》、《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贵州省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的通知》等规定。起草制定《党员干部作风承诺书》,督促干部本人、单位主要领导和监管责任人三方“签字背书”,对作风作出承诺。建立节假日公车入库封存管理信息报备和常态化监督检查制度,尽快制定公务用车改革、使用管理办法。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天降主席团”出席家居广场开业仪式 看看谁最像?
下一篇:“麻江蓝莓”饮品品鉴暨食品创意大赛将在凯里举行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