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养老金双轨制:企业退休职工退休金应每年涨20%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0-22 08:35:57  来源:新华社  


  最近养老改革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记者20日了解到,尽管改革方向明确,但养老“并轨”、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等具体问题仍处在研讨阶段,目前还谈不到出台政策。

  有权威人士透露,这一顶层设计有望年内完成并上报给决策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即便如此,距离政策出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据了解,这项由人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负责制订的养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涉及养老“并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退休年龄调整等多项重大问题,是一项一揽子工程。郑秉文指出,如此重大的问题显然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就能决定的事情。设计方案完成后,会上报给决策层,可能还会修改,而且还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如果有法律上的变动,很可能还要涉及全国人大,最终才能形成政策法规,然后分步实施。

  其实,在养老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共识”一向很明确。以养老“并轨”为例,早在2012年两会期间,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就明确表示,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由此可见,“并轨”等问题不但方向明确,而且势在必行。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指出,从这个角度来看,各部委和专家对此的确是有“共识”的,养老改革顶层设计将会涉及此方面的内容的确没有“悬念”,但具体路径仍然处于研讨阶段。

  一位专家说,关于养老改革顶层设计的“闭门”研讨会经常召开,这是因为此项改革不但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还涉及机构分类、人事制度、工资分配、财政保障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需要听取多方意见,反复酝酿,最终形成一个方案。

  观点>

  关于缴费年限

  每多缴1年养老金多发5%

  全国人大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孙洁强调,延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方式也不应一刀切,而要逐步延长,更不应设置过高的门槛。她建议每三年延长1年期的缴费年限。

  孙洁表示,现有政策的细节也必须调整。原来我国规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超15年后,每多一年,可在原有应得养老金的基础上,多计发1%。换言之,“如果你的养老缴费年限达到25年,那你的月养老金相关标准就比原来增加10%。”

  孙洁认为,原有标准太低了,如果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必须提高原标准。考虑到物价增长和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超过3%等因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超15年后,每多一年,至少应在原有应得养老金的基础上多计发5%。否则就是负增长,大家还不如拿这些钱去买收益更高的保本理财产品了。

  延长年限好过延时退休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同时支持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以及延迟退休年龄,但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推出。

  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很多人二十几岁就参加工作,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年限不止15年,很多人的工龄都可达到二三十年,实际缴费年限会远远超出15年。相对而言,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一旦延长退休年龄,则是实打实地要多工作几年。相对而言,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变革更容易做到。

  据《京华时报》

  原标题:关于双轨制

  关于双轨制

  企退职工退休金应年涨20%

  孙洁介绍,2009年我国曾提出在6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并轨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但由于相关人员退休待遇水平会大幅下降而受到重重阻挠,配套政策始终未出台,并轨也未实际启动。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相差悬殊,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可拿到在职工资的80%至90%,而企业职工退休后只能领到在职工资的40%至60%。近十年来,我国连续每年都提高企业职工退休金水平约10%,使得二者的差距有所缩小。孙洁提出,今后我国应以普通企业退休职工为提高退休金水平的重点,提高幅度可考虑向20%这一幅度靠拢。

  机关事业单位可设职业年金

  孙洁表示,考虑到二者养老金替代率确实相差悬殊,可为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建立类似企业职工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的制度,即增设职业年金,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后可能出现的标准降低问题。

责任编辑:陈合敏【收藏】
上一篇:广州首次举办结婚登记集体颁证仪式(图)
下一篇:人社部:望参保者自愿延长养老保险缴费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