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北京地下掩蔽工程面积超18个天安门广场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5-11 10:10:27  来源:北京晨报  

  北京市用于地下人员掩蔽的民防工程已超过800万平方米,相当于超过18个天安门广场,如遇地震,可发挥短期人员安置作用。昨天,市民防局指挥处处长赵德海表示,北京市6级以上地震,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最快可在半天左右启动应急避难场所。

  据赵德海介绍,地下民防工程有多种用途,其中一种为人员地下掩蔽工程,距离居住区近,坚固程度可在地震时作为人员避难场所。但因空气流通问题,只能短时间避难。目前,全市用于人员地下掩蔽的民房工程有800余万平方米。

  “今天凌晨北部山区发生6.4级地震,请大家赶快到房山体育场应急避难场所……”昨天上午,市民防局、地震局等单位在房山体育场举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综合演练。500名“受灾群众”迅速转移、安置在避难场所,现场10分钟内搭建一顶救灾帐篷,35分钟内完成饭菜加工。120、应急指挥车、水处理车、消防车、拉水车、垃圾清扫车、卫生防疫人员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据悉,此次演练,共出动26个单位,19辆特种车辆。

  根据市政府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能力的意见》,针对洪水、暴雪、地震、恐怖袭击和毒气泄漏、地铁极端事件等巨灾,本市将编制相关巨灾应急预案。同时,市民防局还将加大防灾减灾演练力度,每个社区每年将开展1次火灾或地震等方面的应急避险疏散演练。

  据房山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房山区将在3到5年内以良乡新城、城关街道和燕化地区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完成15处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目前已建成房山体育场、府前广场、燕山公园等11处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15万人疏散避难。

  现场新闻

  戴上头盔能“看见”被困者

  本市一线消防员首配热感应通信头盔

  这个头盔可以通过热成像搜寻被困人员、还能够提供氧气并和后方联络,解放了双手。”昨天,在北京技术开发区2013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中,亦庄消防支队展示的热成像通信头盔、便携式灭火器等新装备吸引了很多志愿者的目光。该支队在全市范围内率先使用热感应通信头盔,装备到一线消防队。

  在活动现场,消防队员展示了这款新型进口头盔,顶部有一个热成像摄像头,面部防护罩的后面是热成像眼镜,“如果在地震废墟中,戴上这个头盔就可以寻找被困人员,可以穿透墙体,视距在15米左右。”头盔里有通信系统,可以和对讲机连接,并有连接空气呼吸器的口径,“一个头盔有三个功能,解放了我们的双手,更加利于救援。”

  “震”后顺利救下高楼居民

   昨天上午,房山燕化星城社区的一栋居民楼因“地震引发液化气泄露,导致楼内起火”。由于风大,消防人员弃用云梯,改用缓降器进行高空救援,几分钟后顺利将家住高层的居民营救下来。

  “就像真的似的,被救下来的时候一身冷汗。”顺利被“救”的居民仍心有余悸。“5·12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市安监局联合燕山石化公司一起举办了这场应急演练。演练现场,专业救援人员还指导居民学习心脏复苏、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

责任编辑:liuchengyu【收藏】
上一篇:单亲妈妈冒充省委领导孙侄女骗吃骗喝10个月
下一篇:杭州历史名河粪便漂浮 官方称已投20万元清理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