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武之地”待遇好
报名者排队
3月12日上午,记者在报名点之一的凯里市建设局看到,不断有应聘者走进报名办公室,还出现了排队的现象。据了解,这些应聘者来自州内州外。
来自镇远县的高先生说:“我昨天听朋友说凯里高薪招聘,在网上作详细了解后,今天就赶来了,这样高待遇的招聘,在州内我还是头次看到。”高先生1996年毕业于中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曾在镇远规划、住建部门工作过,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此次他报考的技术岗位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员。
据了解,优厚的待遇是吸引报名者主要的原因。也有少数报名者更看中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凯麻同城化”是一项较大的工程,为专业人才搭建了一个大大、施展才艺的舞台。
凯里市缘何在此间大规模招聘紧缺人才呢?凯里市建设局的狄主任说,黔东南州推出了“凯(里)麻(江)同城化”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中涉及到的工程项目比较多,现有的人才本来就少,如今项目增多,人才自然更紧缺。“我们城市发展的速度太快,但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则跟不上。”狄主任说。
人才紧缺
经济不发达是主因
据了解,像这样重金招聘紧缺人才,在黔东南州16县(市)以及几大经济开发区中,凯里是第一家,其“敢于突破”的精神引起广泛的赞誉。
当然,以优厚的待遇招聘人才,折射出的是人才缺乏的现实。目前,黔东南州缺乏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
记者3月12日从黔东南州委组织部“人才办”获悉,凯里市本次出重金招聘的人才,属紧缺人才。被列入黔东南州紧缺人才范畴的还有工业及园区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招商引资人才、城建规划人才、现代农业人才、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创意策划人才、资本运作人才。此外,水利、交通、建设、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系统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十分紧缺。
黔东南州人才缺乏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主要问题在于经济不发达,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没有吸引力。比如,不少由本土走出去的学子,尤其是进入重点院校的学子,学成之后,都留在待遇相对较好的省外工作,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小黎先生是凯里市大风洞乡人,2001年考上了安徽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受聘于广州一家大型私营企业从事财会工作(现已调入该公司在贵阳的办事处)。小黎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同班同学,考上重点大学的有10多人,其中返回黔东南州工作的不足三分之一。“外地的待遇要好些,比如像我们公司,月工资8000元左右,住房免费提供,只要在公司上班,就一直住下去。”小黎先生说,像这样的工资待遇,在黔东南州内很难找到。
待遇优厚
博士陆续飞来
从2010年起,黔东南州提出了“人才强州”的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措施。
黔东南州“人才办”的工作人员吴佩霖告诉记者,2010年前,黔东南州没有博士。但一系列优惠政策“出炉”后,博士们陆续飞来,目前,黔东南州已有外来博士24人,分布在教育、交通、农业等系统,另外还有35名由本土自主培养的博士。
据了解,黔东南州的博士人才待遇相当优厚。从2012年6月起引进的博士(含自主培养),分给150平米、全装修、配用具的住房一套。而在此之前引进的博士,则兑现现金50万元,其中10万元是安家费,40万元是购房补贴。
“从去年12月份起,博士每人每月还可以领到800元的岗位补贴。”吴佩霖说。
除了博士,其他层次、类别的人才在黔东南州也有良好的待遇。
两年前,记者曾就人才问题采访过现任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局总规划师兼州交通勘察设计院院长的姜志强。当时,姜志强所在的勘察设计所先后走了7个工程师,是成熟一个走掉一个,这些工程师均是有编制,吃“皇粮”的“正规军”。虽如此,但工资只有3000多,对他们没有任何的吸引力。
现今,情况已大有好转,不少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主动投到该单位的门下效力,有的目前还未解决编制,但却愿意一直干下去。“州里出台优厚的人才政策后,我们设计院的职工月工资提高到了四五千元,干得好的,年终奖金上万。”姜志强说,优厚的待遇向实干的人才倾斜、向一线的人才倾斜,干的活越多,待遇就越好。(陈莉)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