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破茧化蝶看雷山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1-08 15:05:49  来源:  

  农民当上老板 文化旅游托起苗乡的希望

  当一回老板,是西江村苗族女青年侯五妹的心愿。没有想到西江文化旅游开发圆了她的梦想。2009年,在外打工的侯五妹看到家乡旅游红红火火,她觉得机会来了,筹集资50万元办起了西江饭店,由于她经营有方,讲诚信,第二年就把贷款和借款的30万元还清。目前,侯五妹的饭店年创纯收入30万元以上,就地解决劳动力22人。在雷山像侯五妹这样靠文化旅发展,当上经理、老板、艺人、演员等,比比皆是。

  良好的生态赋予雷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魏晋歌舞,唐宋服饰,明清建筑的遗风在这里依稀可见。有气势磅礴、层峦叠嶂吊脚楼群的世界第一苗寨——西江千户苗寨,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郎德上寨,雷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300个多元化苗族文化村寨。还拥有苗族芦笙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鼓藏节等1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文旅结合既提升了旅游品位,又传承和保护了文化,两者相得益彰,共生共融。该县大力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开辟了一条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径,成为该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县有农家乐328户,拥有接待床位近3500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

  县城由小变大 一座民族特色文化新城崛起

  上世纪60年代末,一位外地人刚分配到雷山工作,他写信给父母是这样描述雷山的:“从县委桥头到林业局,雷山全长七百步,两百步稍见行人,余五百步未见人烟。长长一条厕所街,占去雷山半边城。抽一只烟,可以把县城转一圈,就像一个小村庄”。

  如今,在雷山县城,青瓦角翘的房屋,花窗、美人靠的吊脚楼,神工鬼斧的风雨桥,歌声悠扬的铜鼓广场,响铃叮当的银饰街,河柳合一的芦笙街,牛角挂铜鼓的铜鼓街,用鹅卵石铺设苗龙抢宝的人行道,处处烙印苗族文化元素,犹如苗族少女的盛装,精心绣织,七彩相映,美仑美奂,令人赞绝。

  近年来,雷山围绕“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的功能定位,深度推进苗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城镇建设、开发互动发展,加快宜居宜业宜旅的城市建设,先后完成了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苗族银饰剌绣创意中心、木鼓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00万元完成了县城房屋苗族文化“穿衣戴帽”民族文化传承工程。投入650万元打造雷山“流光溢彩”不夜城。县城扩建面积由2006年的5.17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8.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25%。

  深冬的傍晚, “吊脚楼”的翘角、花窗,风雨桥,丹江河畔,民族广场,马家屯坡,银饰刺绣楼“万盏马灯”流光溢彩,相互辉映,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令多少市民和游客如痴如醉,迫不及待地拿出相机咔嚓、咔嚓……

责任编辑:凌忠云【收藏】
上一篇:施秉:冬季交安宣传进行校园 师生齐奏寒假“安全曲”
下一篇:雷山县各族妇女学习十八大精神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