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坤明将“冠军母鸡”抓在手上,记者看到,这只母鸡是紫黑色的,瘦身,身上的肉紧巴巴的。被主人抓住后,它奋力挣扎,场主试图控制它的双脚,但试了两次没成功,右手反而被抓出了两道轻微的伤痕。
“在整个养鸡场,这也是最能飞的飞鸡之一了。”邓坤明说,除了能飞,它们跑步的速度也很快。为测试“飞鸡”的“跑功”,邓坤明拿出粮食放在地面上,多只飞鸡见状,迅速赶来抢食,身段的确很敏捷。
记者还发现,这些飞鸡“胆大”,有人走近,它们不会逃之夭夭,除非走近它的人使出了剧烈的驱赶动作。
凌空飞翔的飞鸡
鸡场中的飞鸡,精神抖擞。
练飞行本领
只为肉质优良
邓坤明说,这些鸡是从江西引进的绿壳蛋鸡,在它的养殖场里养了3万多只。“还有不少分布在了农户家里,由农户带到山上放养。”邓坤明说。
为确保这些“飞鸡”具有优良的肉质,鸡场几乎每天都对它们开展训练。训练的科目有飞行、奔跑等。
飞行的训练手段就是将飞鸡赶上山觅食,到一定的时间便将它们驱赶下山来,多数“飞鸡”都会展翅而飞,久而久之,练出了低空飞行的本事。
而奔跑的训练手段就更简单了,常用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将“飞鸡”赶上山时让它得到锻炼,每只鸡从山脚到山顶,至少要走50米的山路,长期如此行走,便可达到训练目的。
第二种办法就是在喂食时将食物放在养殖场大坝中央,随后发出喂食口令(吹口哨),“飞鸡”知道“开饭”了,都会从几百米远的地方飞奔而来。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