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文化旅游产品实现节庆与经济提振多赢格局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2-05 14:36:4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图为备受游客青睐场景庞大的苗家长桌宴


  11月25日至29日,贵州省雷山县16万苗族同胞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苗年和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吸引了近6万名游客前来体验苗族文化盛宴,大量游客的涌进,雷山酒店、农家乐的入住率大幅提高,消费市场十分活跃,特别是银饰、剌绣、芦笙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十分走俏,实现节庆与经济提振多赢格局。

  苗年相对雷山的苗族同胞来说,其隆重程度就相当于汉族“春节”,每到苗年,苗族村寨家家户户杀猪宰鸭、打糍粑放鞭炮,邀请八方宾客前来吹芦笙、跳苗舞、看斗牛等民族民间系列活动,共同欢度苗年。

  雷山通过举办十三届的苗年文化周活动,向外界展示了雷山的建筑、服饰、银饰、饮食、节日、歌舞和婚俗等多姿多彩的苗族文化。现在只要是一提到苗年,人们自然会想到风景如画、古朴浓郁的雷山,苗年已成为国内外耳熟能详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雷山是中国苗族历史上历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之一,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4%,森林覆盖率达72%,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苗族圣山”雷公山,有“天下第一大苗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景观村落的西江千户苗寨,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一百座特色露天博物馆之一的郎德上寨等自然景区和民族村寨,被誉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先后获得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苗族银饰之乡” 、“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 和“全国文明县城”等殊荣。

  雷山以苗年鼓藏节和旅游开发为载体,加强民族文化挖掘、传承、保护与开发,苗族芦笙舞、铜鼓舞、苗族民歌、苗族织锦技艺、苗医药、苗年、苗绣、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仰阿莎和苗族贾理苗族鼓藏节等13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县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传承”的原则,开发非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银饰、剌绣、芦笙、苗医、苗族演艺、斗牛等民族文化产业,年产值突破亿元,成为当地苗族同胞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同时,该县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成为雷山富民强县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西江千户苗寨、中国最美的小城雷山、郎德奥运圣火线路、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原生态旅游品牌逐步形成,雷山已成为贵州乃至全国苗族文化体验旅游的首选目的地。截止今年11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50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6亿元。去年,该县从事民族文化企业达337户,从业人员为2735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776万元,比2010年增长68.47%。(潘国雄)

责任编辑:wenxiaosheng【收藏】
上一篇:镇远交警召开退休民警座谈会 畅谈贯彻十八大精神
下一篇:锦屏县建立健全“七大机制”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