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旅游让黔东南民族文化从沉睡中醒来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0-09 09:52:45  来源:中国民族报  

  入秋,正是旅游旺季。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农家乐”老板、28岁的苗族姑娘潘小兰,每天都在忙着迎接源源不断的客人。

  2011年,在外打工的潘小兰,瞄准家乡旅游发展起来的机遇,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农家乐”,目前,生意红红火火。

  除了日子越过越好、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更让潘小兰高兴的是,打小就会的苗族歌舞,现在也能用来赚钱了。她的“农家乐”让游客不仅能品尝到苗乡美食,还能了解苗族特有的餐饮文化,欣赏苗族歌舞。潘小兰打算把自己的“农家乐”办成一个民族文化培训基地,让更多的苗族年轻人了解、学习本民族文化。

  潘小兰所在的西江千户苗寨,距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仅有32公里,这里居住着1288户、近6000村民,因村寨中苗族村民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99.5%,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苗寨”。千户苗寨不仅拥有傍山而建气势恢宏的吊脚楼,而且还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它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地方。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2008年之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苗族村寨,也会有一些人慕名而去,不过,旅游却没有形成气候。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和养殖,只能解决基本温饱。

  和潘小兰一样,为了养家糊口,村里80%以上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寨子里苗族文化的传承一度面临困境。

  西江千户苗寨的变化始于2008年。这一年,贵州省把该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选择在这个苗族村寨召开,其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加快发展西江乃至黔东南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仅仅过了一年,西江千户苗寨接待游客猛增至64.6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1.5亿元。

  此后几年,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发展步伐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2011年,西江千户苗寨接待游客240.3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9.52亿元。而今年1至8月,西江千户苗寨已经接待了游客159.39万人,仅8个月的旅游综合收入已经高于去年全年总和,达到12.37亿元。

  西江千户苗寨从一个普通的苗族村寨,几年间变成一个“聚宝盆”。

  有了钱,民族文化保护的力度就加大了。据雷山县民宗局副局长覃香介绍,西江从景区旅游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村民对传统建筑、民族生活方式等进行保护传承。2011年景区共兑现奖励资金540万元,平均每户获得4000余元。这一做法鼓励村民提高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西江千户苗寨,只是黔东南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

  今天,去贵州旅游,除了选择去位于安顺市的黄果树大瀑布,位于遵义市的遵义会议会址外,很多人都会选择去黔东南,领略那里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黔东南被誉为“以美丽回答一切”,这里生活着苗、侗等33个民族,“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黔东南可谓一座“文化富矿”,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它却是沉睡的,鲜为外人所知。是旅游,让这个沉睡的“文化富矿”从睡梦中惊醒。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不只是大把钞票。

  黔东南州从江县民族事务局局长敖家辉记得,以前,对自己的文化,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自信心不强,如果要在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民族歌舞,有些人甚至产生自卑感。如今不同了,旅游让外界了解了民族文化,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发现自己的文化被外人欣赏时,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小黄是从江县高增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700多户3000多人,全部是侗族。小黄的远近闻名源于它的侗族大歌。

  在小黄,人们提到侗族大歌总有几分自豪感。小黄村9名侗族大歌小演员曾随同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演出;小黄原生态侗族大歌代表贵州省赴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小黄村吴婢建等13名侗族姑娘还曾荣获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银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

  小黄只是一个村寨,不过,因为有侗族大歌,有近百人出过国,除了90岁以上的老人,全村人都走出过村寨,到过州府、省会乃至首都,这对于较为封闭落后的贵州来说,是极其少见的。

  正因为如此,黔东南在发展旅游时,格外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州委书记李飞跃直言:“黔东南旅游的根在民间、魂在文化,所以最迫切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据记者了解,“十一五”以来,黔东南州实施了“4个100”工程,即:每年选拔100名优秀的民族人才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使之成为高级民族文化传承人才;每年对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给予补助;对100幢具有民族历史价值的典型建筑给予保护;对100个重点民族文化村给予保护。

  尝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甜头后,黔东南开始系统地挖掘州内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据了解,黔东南专门请了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和顶尖民族文化旅游设计专家,对黔东南旅游进行了规划设计。

  一是以舞阳河为核心,打造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旅游产品,最大的亮点是古城文化与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相互映衬,如镇远古城、黄平古城等,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人文景观十分丰富。

  二是以雷公山为主的苗族文化旅游区。雷公山被称为苗族的“圣山”,苗寨集中,其周边的台江、剑河、丹寨等县,苗族文化各具特色,堪称“苗族文化百里画廊”,同时,苗族文化与原始森林互相依存,保证了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高度结合。当下,黔东南已经启动苗家十寨旅游工程,计划每个村投入2000万以上,在保护、治理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这个区域将以度假村为主,保护好生态文化的原貌的同时,又把其和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结合起来。

  三是以黎平为核心的黎平从(江)榕(江)侗族文化旅游区。这个区域的侗族文化丰富,仅一个侗族大歌,就征服了全世界。这里紧靠高速公路和铁路,便于游客入境的大进大出。

  “黔东南的旅游资源需要有智慧地开发利用,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保护好这些民族文化。”李飞跃说。(李寅)

责任编辑:yangyi【收藏】
上一篇:《上学之路》大型纪实片在加榜乡开拍
下一篇:丹寨县着力打造“现代企业生态城”纪事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