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抓入伍
1922年2月14日,刘荣光出世,迎接他的不是欢乐,而是一曲曲人间最痛楚的悲歌。
他幼年丧父,童年丧母,接着大哥惨死,他在故乡成了送葬的名人。二哥生性懦弱,家贫无依,在故乡邻近县市帮人放牛为生。
母亲去世时,刘荣光只有15岁,他犁田种地,并在故乡龙江河上和舞阳河畔拉纤,以维持生计。十七八岁,他流浪到湖南新晃、芷江,邻县镇远、石阡一带打苦工。给地主放过牛、砍过柴、看过家、护过院,干得最多的还是拉纤活儿。
刘荣光在外赚得钱,总是省吃俭用,寄回家里让二哥储存,以待急需。
然而,不幸的事情总在发生在他身上。
1941年,日本加剧侵略中国,企图切断滇缅公路,让中国失去最后的国际交通运输线。国民政府为确保最后的生命线,与英国签定“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了中英军事同盟。国民党政府为扩充兵力,组织中国远征军与国际协同作战,开始到处抓丁。18岁的刘荣光在被抓之列。
一天,刘荣光逃回故乡思阳镇,准备跨过龙江河上的长桥悄悄回家,听说村上保长正要抓他,于是跑到注溪乡的一个亲戚家去躲避。
4个月后,刘荣光再次悄悄回家,隐蔽在寨子的桥头,看见桥上行人稀少,细细打量,没有发现可疑人物,就趁黄昏夜色横渡长桥。
谁知保长早已恭候他多时,突然派出持枪的家丁从桥的两头堵截,刘荣光被捉。保长叫人用箩绳将他捆绑,像将犯死罪的囚犯押赴刑场一样,关在联保处,整整一天不给吃喝。
几天后,刘荣光被送到镇远师管所关押,再转送到贵阳,接受特殊集训。
1942年8月,美国鬼子对贵阳新兵进行海选,见到刘荣光伟岸的身躯,脸上顿时露出得意的笑容,在他手臂上盖上两印,把他送往昆明。再搭乘200来人坐的飞机,经喜马拉雅山脉飞抵印度町江,成为中国第二批远征军士兵。
印度町江口岸,一个帐篷连接一个帐篷,连绵足有1公里长,这就是第二批中国远征军宿营地。
下了飞机,刘荣光踏上异国土地,感觉离魂牵梦绕的乡关远了。从此,刘荣光开始了15年征战沙场的漫漫人生之旅。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