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个梦想,一个人一个故事,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有时候像风,有时候像雨,风雨总是伴随着我们,不离不弃的,然而在这个风雨陪伴的人生中,如今44岁的吴昌锋虽已是三个小孩的父亲了,自从退伍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曾任过政府公务员,任过村长,做过小老板,也打过工……风风雨雨并没有冲涮他那迷彩军魂般的朴实与坦诚。笔者采访他时,他很自在,也很健谈,点着一根香烟,将人生经历的曲折,娓娓地向笔者道来……
当兵入伍,保家卫国
俗话说“当兵也许会后悔几年,不当兵就会后悔一辈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毕竟当兵入伍除了有良好体格、体质外,还可以开拓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更加重要的是磨练一个人的心里素质,有一种铁鞋踏破三千界的精神,这样来体现一个军人的真正风格。
1968年,吴昌锋出生于贵州省黎平县尚重镇旧洞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吴昌锋小时候有两个梦想:一是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解放军,保家卫国;二是希望自己有一天成为“老板”,有了钱,才能更好地为父老乡亲和家乡做点直接的贡献。
1985年,一场参军保卫祖国的征兵正如火如荼地在贵州黎平展开,刚满17岁的吴昌锋响应国家号召入伍参军,成为重庆某武警部队的一名看守兵。
那个时候,很多农民伯伯的儿子都不敢去参军。一是担心农村人去入伍远了想家,舍不得那一份牵挂;二是由于那个时候大家的思想相对比较落后,一些父母舍不得小孩去参军;还有一些想去参军的又应征不上的,总之原因很多。为了实现自己儿时的那个梦,吴昌锋坚定地走上了从军之路。
在吴昌锋去部队的那天,街边鼓声雷动、军歌嘹亮。尚重镇人民武装部长、镇书记、镇人大主席以及尚重镇的很多父老乡亲,都来为吴昌锋等秀青年的军旅之路送行,学校还组织少先队员为吴昌锋等人佩戴大红花,这是家乡领导和父老乡亲寄予吴昌锋的厚望!怀着依依不舍的深情离开故乡,投身军旅,报效祖国。
从此他如愿以偿参了军,成为四川省武警部队的一名看守战士。吴昌锋说:“我在部队是我们班的班长,在部队训练的时候很辛苦,但是再辛苦也坚持过来了,还多次荣获二等功”。说至此,他再次点燃了一根烟,抽了起来,二十多年过去了,在部队的日子已经渐渐远去,而在部队的那几年的经历却还是历历在目,清晰可见,一直成为他人生记忆里一片永远也抹不掉的彩云。
退伍不褪色,永保军人本色
1999年,吴昌锋退伍回到家乡黎平县尚重镇旧洞村,当时政府按政策给吴昌锋安排工作。退伍的当年,年轻帅气的吴昌锋很是受到欢迎,特别是得到当地女孩的欢心,很多女孩都“喜欢”上这位英俊的“兵哥哥”。退伍不到半年时间,吴昌锋就和自己相中的一位姑娘结婚了。
吴昌锋在尚重镇人民政府工作7年。曾先后任过计生干事,后勤干事,副主任等。
后来由于一些政策因素,吴昌锋婉言谢绝了当地在政府“当官”的铁饭碗工作,他说: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喜欢休闲的他开始做起了“画眉”生意,从尚重镇周边的乡村收来了一些画眉,然后联系老板转手出卖,自己也养了20多笼的画眉,生意经营得不错。初战告捷后,吴昌锋发现,旧洞村的人有了点钱首先做的事就是盖房子,于是他先是把自己家的房子盖好。然后还凑齐了几万块钱,把摩托车换为面包车,到榕江、麻江、剑河、从江等周边县去买画眉,将画眉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从此,吴昌锋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画眉老板”。
虽然在军人眼里没有“失败”二字。可是,商场如战场,商场是“有时候不认人,有时候不认情,有时候只认钱”,吴昌锋生性好客,讲面子,讲感情,有时候做生意宁愿自已亏本也要讲信任讲良心。
有一次,因为一个外地的画眉老板诱惑他,邀请他投资“高速公路建设”,其实吴昌锋并不知情,就将自己经营的资金投了进去,而一投进去就收不回来,最后把钱亏了进去。
商场的无奈和社会的不公平,让吴昌锋这位昔日铁骨铮铮的男子汉束手无策。但他知道,自己曾是一个退伍军人,军人就该有军人曾经的气质!无可阻挡,无可畏惧!不会认输!于是在他心灵深处,一直给自己一种坚强的力量,那就是自信。
吴昌锋说,“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所谓!只要生命还在就会有希望”。 吴昌锋淳朴的话语深深地刻在笔者的心里……
当选村长,一心为家乡父老服务
在一夜之间吴昌锋的人生落到了低谷,往日的风采似乎暗淡了许多,但是这样的失败也许是更好机会到来,有时候我们没有过多的计较自己的得失,即使结果是苍白,但是过程是让我们懂得了错误的原因,就这样也许这样的过程比成功更加有意义。
2006年,吴昌锋被当选为黎平县尚重镇旧洞村的村长。曾经在政府部门工作7年的他任村干部简直就是“大材小用”,但是他等待每一份工作都是很认真负责。
由于一些地方文化因素,当时尚重镇旧洞村普遍存在一些“文盲”或“法盲”。身为一村之长,吴昌锋亲组织旧洞村的百姓“读夜校”,鼓励他们多学习,多识字,会写字。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还组织男女老少都普及参加法律知识学习。在吴昌锋的带动下,旧洞村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农民百姓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思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原来的尚重镇旧洞村学校是民办学校,连个篮球场都没有,当地一些思想落的村民反对地说“建什么球场,连自己家都没时间去建,天天忙活路忙得不得了”,听到这些闲言细语,身为村长的吴昌锋很不是滋味。后来吴昌锋到镇上申请得到了政府的补助,经过多次动员,吴昌锋亲自带头组织了一些年轻人参加挑水泥,挑沙子,不到半个月的工夫,旧洞村学校的操场竣工后投入使用。当时任旧洞村学校校长的吴学亮先生很是感谢,直言“吴昌锋是干实事的好村长”。
吴昌锋说“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除了理念意识得到提高以外,更重要的是身体素质也要得到提高”。操场建好后,他还定期组织年轻人参加各项体育训练,举办各项体育项目比赛,给旧洞村百姓的精神文化建设做好了铺垫。
在黎平县尚重镇旧洞村,当地百姓把水牛视为图腾,视为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甚至把水牛视为祖先。如果能够把这些文化发展起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那是多么好的。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人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只有实干是不行的,发展还需要经验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寻找适合发展的机会,就这样抱着个人和村里的梦想,2011年,吴昌锋和许多普通的打工仔一样,从贵州的一个小山村里来到温州,温州的这些年经济发展速度是全国顶尖的,这样的发展程度是所有城市不能比及的。但是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知道到温州打工,觉得那个时候温州就是打工的天堂。温州也是接受第一批外出打工人员最多的地方。温州是发展起来了,温州的经济以及基础建设都发展起来了,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带富了全国很多打工人士的家庭。就这样吴昌锋在开始了他新一轮的寻梦之旅。
在吴昌锋来到温州之前,他认识了贵州榕江县的一个老乡,这个老乡对吴昌锋说:“温州是一个出老板的地方,也是一个出英雄的地方。温州,作为一个出老板的地方,出财富的地方,这个几乎全中国都知道。温州,作为一个出英雄的地方,出理想的地方,恐怕,就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了。温州出英雄,一个紧接一个,年年都有,处处皆有。”这句话对吴昌锋激励很大,是啊!“人要么敢闯出来,要么就赶快死去,活着那只有去闯,去拼搏,这样才会有希望”。
如今,吴昌锋在温州从事行政工作,在新的岗位上,他做得很出色,也很塌实。我们相信吴昌锋凭着他那迷彩军魂,具有着钢铁般的毅力,不管将来是怎么样,但是他像一枚钉子一样,一次次从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来,也会一次次去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其实真正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理想、智慧、意志和创造力,在这里我们祝福吴昌锋,祝福他明天的路越来越好。(李家全 李金福 文筱晟)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